楠木軒

清朝女人的裝飾品到底有多美?這些手工品,現代技術很難做出來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休閒

清朝是一個由少數民族掌握實權的封建朝代,但源遠流長的漢族文化處處都影響着滿族人的生活,使得滿漢文化相互交叉融合,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民族文化,在這其中,宮廷首飾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滿漢文化融合的類別。清朝的首飾有滿族本身特有的,比如鈿子、扁方等,也有從漢族首飾過渡而來的,比如髮簪等。這些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烙印的首飾成就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藴,潛移默化地改變着中國人的審美。

清代首飾具有很高的藝術傳承價值,首先,它在妝點配飾的同時,還從精神感受上讓人們達到愉悦,其很多造型和圖案都是從古老的傳統文化中提煉出來的,不僅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而且十分有內涵;其次,在首飾製作工藝方面,達到了非常高的藝術水準,比如要打造一件金鈿子,前後工序就多達十幾道,其精細程度連現代的儀器都難以達到,因此清代首飾的藝術價值要遠遠高於實用價值。

在所有的首飾中,頭飾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滿族婦女長久以來都留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旗頭,隨着時代的發展和審美的變化,旗頭的樣式也在不停演變,相應的頭飾造型也隨之而變。

以下通過4件不同的清朝民間首飾,去領略那時工匠精美的設計的高超的手工。

銀鑲玉頭釵

這是一件出自於福建的清代漢族婦女頭飾,製作者將其設計為“三挺式”,即具有三根釵插,釵頭是一隻栩栩如生的玉質蝴蝶。匠人將銀絲壓扁,然後沿着玉蝴蝶的邊沿將其圍起,緊扣玉石,不僅很巧妙地固定了玉蝴蝶,而且起到了裝飾玉蝴蝶的作用,使得釵頭整體看起來十分具有層次感。

製作者還用了5顆紅色琉璃珠作為玉蝴蝶的點綴,讓素雅的插頭頓時顯得高貴、有靈氣。

這件頭飾的造型沿襲了明代草蟲釵的的風格,但釵頭的體積要比明代大了很多,造型和風格也更加精美,在清代的宮廷和民間都十分流行。

值得注意的是,這件銀鑲玉頭釵的釵頭上還設計了一個耳挖,在兼具美感的同時還增加了實用性,可謂是“一釵多用”。

五鳳寶石鍍金銀鈿尾

鈿子是清代后妃戴用的頭飾,一般是用鐵絲或藤絲編成帽架,纏上黑色絨線,再將各種寶石鑲嵌在上面,組成吉祥的圖案。鈿子按功能分鳳鈿和花鈿,吉服戴鳳鈿,常服戴花鈿。鈿子前如鳳冠,後加覆箕,上穹下廣。上附鈿口、鈿花、鈿尾作裝飾。清代除大典禮時後妃們要戴朝冠外,喜慶節日後妃都要戴鈿子,有時甚至不戴朝冠,也要戴鈿子。

滿族婦女中,上至地位尊貴的皇后、妃子,下至朝廷命官的夫人、小妾,在很早之前就開始佩戴鈿子了,而在穿吉服時,用鈿子代替吉服冠卻是在晚晴時期才開始流行。

這件五鳳寶石鍍金銀鈿尾是清代宮廷內的女性頭部飾品,鈿尾半圓形,通體點翠。主體造型為五隻以銀鍍金累絲盤成的鳳凰,頭頂花冠嵌碧璽,口內含珍珠,背鑲紅、藍寶石及翡翠。

鳳凰身體與尾部之間為五朵盛開的牡丹花,花蕊嵌珍珠。以中間的鳳凰尾羽為中軸線,中軸左右側的鳳尾呈放射形翻開。兩邊的鳳凰尾羽修長,朝中軸彎曲形成鈿尾半圓輪廓,尾羽末端嵌珍珠。

五鳳寶石鍍金銀鈿尾在工藝方面以點翠最為出色,利用兩種顏色的翠羽,分別用膠粘於鎏金花絲鑲邊的銀片上。點翠的作用是以增加色彩效果,在工藝上要求貼得平整均勻,服帖,不露地子,造型十分精美。

珠玉鏤空金扁方

扁方為清代貴族婦女插發用的頭飾。由於滿族婦女的髮式是“兩把頭”、\"架子頭\",因此頭髮上最主要的飾品就是扁方,不僅看起來美觀,還能固定髮髻,使其整潔不散落。“兩把頭”最初是把真頭髮分成兩把,依靠扁方固定。到了晚清扁方的製作材料逐漸改成青緞,安在頭頂上。

宮廷中所用扁方多為玉製,也有珊瑚、翡翠、金鑲玉和玉嵌寶石等製品。扁方在民間多為小尺寸,起初是專在喪事時期使用,並且女子為丈夫戴孝時的樣式與為公婆戴孝時的樣式截然不同,後來由於扁方的樣式越來越精美,逐漸成為日常佩戴的首飾。

這件珠玉鏤空金扁方是清代宮廷女性頭飾,中心對稱式排列,中間長方形框內為金鏤空吉祥紋飾圖案,兩端為寶石雕刻花葉紋飾。金鏤空吉祥紋飾為鑲邊框金條焊接組合,從結構上看,不能夠承重,所以紋飾中部斷裂,斷接處包以銀箍。

兩端花葉紋飾在鏤空框內呈“S”形構圖,分別填嵌翡翠雕刻的花枝、花葉,碧璽雕刻的花朵,珍珠做的花蕊和花蕾,兩端花葉紋飾相同,對稱排列襯托中間金色的吉祥紋飾圖案。兩端邊框周邊鑲嵌珍珠,全器共鑲嵌珍珠100粒。此扁方形體輕盈剔透,材料使用豐富,製作工藝嫺熟,顏色搭配和諧,表現了清代宮廷流行的審美情趣。

鎏金銀質人像簪

這是一件清代民間漢族女子頭飾,延續了明代以來的花葉簪的形制,更突出簪首比例,人物題材、故事性強烈。三段式組合,按天、人、地的格局排列,錯落有致,具有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

從形制上看,該簪應該是戴在髮髻頂部。簪首佔整體比例大約三分之二,為三段式組合。上部塑造的是一隻鳳鳥,頭頂三叉冠,在冠的兩側裝飾有三角紋,冠尾鑲嵌一金珠。鳳鳥翼為三徑,用花絲剪邊。鳥背為圓弧狀,左右翅膀下各綴一花。中部塑造一人形,頭戴花冠,身着雲肩長裙,裙帶飄揚。下部裝飾蓮花蓮蓬,中間一朵花,不鎏金,銀質光素效果。

每段紋飾之間分別鑲嵌四顆紅色琉璃珠,在視覺上起着串連構圖的作用。本案例為一件點翠頭簪,花絲工藝精緻。點翠工藝是在花絲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貼翠羽之前,先要做防氧化的鎏金處理。工藝流程為首先拉細銀絲,接着搓花絲、花絲掐形,然後將花絲焊接在銀片上,根據花絲造型剪去多餘的邊,鏤空多餘的面。接着焊接簪鋌,鎏金、鑲嵌琉璃珠,在鎏金之後點翠。

此鎏金銀質人像簪,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頭簪之一。點翠工藝雖然前朝也有,但清代尤為流行,皇家首飾幾乎都用點翠工藝製作,導致民間爭相效仿。

從以上4件清代女性頭飾的精美程度可以看出,古代的民間智慧及其精彩和豐富,很多東西雖然很小,但精緻程度卻更勝於大體積的藝術品,我們對古代藝術品的欣賞,其實更多地是在驚歎古人的智慧,佩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歡迎關注小辮兒説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