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經濟興起背後,冰雪運動正在成為一種當代生活 | 新京報專欄

冰雪經濟興起背後,冰雪運動正在成為一種當代生活 | 新京報專欄

冰雪經濟促進冰雪文化,冰雪文化帶動冰雪經濟,共同為中國高質量發展轉型增添新動力。

冰雪經濟興起背後,冰雪運動正在成為一種當代生活 | 新京報專欄

文 | 萬喆

2月4日,奧運主火炬繼2008年之後,再次在鳥巢燃起,2022年北京冬奧會正式拉開序幕。至此,北京成為全球唯一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舉辦過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

在“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指引下,全球目光聚焦北京冬奧賽場,中國也向世界兑現了“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 的諾言。

從2008年到2022年,14年彈指一揮間,北京實現了從夏季奧運到冬季奧運的跨越。在其背後,不僅體現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跨越,更是凸顯新發展階段自信的“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奧理念深入人心。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是北京的綜合實力,造就了成功的北京冬奧會,而一屆成功的冬奧會,也必將帶動冰雪經濟進入成長快車道,進而助推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冰雪經濟興起背後,冰雪運動正在成為一種當代生活 | 新京報專欄

2022年1月25日,北京西城區什剎海後海冰場,“2022年西城區全民健身歡樂冰雪季”啓動儀式上,志願者表演舞蹈《一起向未來》。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冰雪運動走熱

背後是中國經濟跨越式大發展

從全球範圍看,冰雪運動受歡迎,除了與自然環境相關外,同時更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和足球、籃球、乒乓球這些大眾運動相比,滑雪、滑冰、冰球等冰雪運動,是典型的中產運動。尤其是滑雪,在現代成為了一種有象徵意義的、代表着生活方式的娛樂活動。

受經濟發展大環境影響,進入21世紀以來,全世界的滑雪場數量都在下降。一些冰雪運動發達國家,滑雪場甚至需要通過併購來止損,而冰雪度假小鎮的賣房模式,也被視為拯救滑雪場的盈利點。

但在中國,冰雪運動自近10年來急速升温,這背後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必然產物。

從經濟看,2008年中國GDP為4.59萬億美元,約佔全球經濟總量的7.2%。到2021年,中國經濟的體量則達到了17.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佔全球經濟的比重也大幅提升,超過了18%。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人均GDP也從2008年的3467美元,快速增長到2021年的1.26萬美元,首次超過全球平均水平,進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這也意味着中國的消費力量獲得了巨大增長。

與此同時,2021年中國正式宣佈消除絕對貧困,向早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發展。這些都為冰雪運動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羣眾基礎。

從“雙奧之城”北京看,2008年,舉辦夏季奧運會的北京GDP首次突破萬億元;到2021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已經超過4萬億元,且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全員勞動生產率均保持全國第一。北京經濟的雄厚實力,為成功舉辦冬奧會增添了底氣。

冰雪運動也是一項體育運動,而冰雪經濟則不僅是一個現代產業,更是一種當代生活。從2015年北京申冬奧成功的6年來,“不出山海關”的冰雪運動,大踏步“南展西擴東進”,實現全國覆蓋、四季運營,冰雪產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冰雪經濟促進冰雪文化,冰雪文化帶動冰雪經濟,共同為“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增添動力。

冰雪經濟興起背後,冰雪運動正在成為一種當代生活 | 新京報專欄

在位於新疆烏魯木齊的新疆絲綢之路國際度假區,遊客在雪景中觀光留影。對於季節性旅遊目的地來説,冰雪遊則打破時間侷限,喚醒了冬日淡季市場。圖/新華社

冰雪經濟成長

悄然改變國人傳統旅遊觀念

在過去,凜冽寒風是冬天的代名詞,皚皚白雪阻擋着民眾出行的步伐,冬季也成為了國內大部分地方的旅遊淡季。

但如今,在北京冬奧會的帶動下,冰雪運動持續升温,冷寂的冬季也火了起來。“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推動“白色經濟”迅速崛起、市場需求不斷燃旺,並悄然改變着傳統出遊習慣和旅遊消費觀念。

據國家體育總局委託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發佈的《“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顯示,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截至2021年10月,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為3.46億人,居民參與率達24.56%。

而在北京冬奧會正式開幕的帶動下,2022年春節滑雪更成了旅遊熱門主題。據相關平台數據顯示,一站式滑雪遊吸引了眾多遊客,其中尤以華北、東北地區用户最為熱衷。今年春節前3天的滑雪門票訂單與去年相比增長33%,滑雪酒店的訂單量同比增長52%,人均花費則上漲了13%。

“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也讓冰雪運動裝備消費進入快車道,成為了冰雪經濟的增長點。據某電商平台發佈的虎年春節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22年1月31日至2月4日,僅其單一平台上的滑雪類裝備銷量,就同比增長超180%,冰上運動品類銷量同比更是增長超過300%。其中,花樣滑冰鞋、速滑冰刀鞋、冰球杆、冰球鞋等成交額同比增幅最為明顯。

相應地,冬天旅遊淡季的傳統旅遊觀念也正在悄然改變,約上親朋好友,到周邊滑雪場度假已逐漸成為中國新時尚。在《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21)》中,55%參與調查的消費者有意願進行長距離冰雪旅遊,82%的遊客有意願進行短途冰雪休閒旅遊。

以冰雪為軸,拉動餐飲、住宿等配套產業和服務,冰雪旅遊的附加值越發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中國冰雪旅遊消費大數據報告(2022)》顯示,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居民,是最主要的冰雪旅遊消費羣體。與此同時,年輕羣體參與冰雪旅遊比例也在逐漸提升,冰雪旅遊呈現“年輕化”趨勢。

數據顯示,在整體冰雪旅遊消費人羣中,80後、90後佔比86%。尤其是,2021—2022冰雪季參與冰雪旅遊的00後、90後“Z世代”人羣總數佔比60%,相較於上一個冰雪季增長了2個百分點。

在此大背景下,我國南北方冰雪旅遊消費也呈現出不同特點。北方省份居民仍是冰雪休閒旅遊主要客羣,不僅人羣基數大,而且消費頻率高。但是,南方省份居民頗有“後來者居上”的趨勢,儘管人數相對少、消費頻率低,但其客單價高,消費後勁足。

相關平台消費數據顯示,相較於此前多是前往北方賞雪、滑雪的“打卡型”消費,如今南方消費者在跨省冰雪遊時停留時間更長,就近參與冰雪運動和休閒活動的復購率更高。而且,人們也更關注相對“小眾”的冰球、冰壺運動,對冰雪運動裝備、休閒場地的專業度、體驗感有了更高要求。

這些趨勢性變化,無疑將深度塑造國內冰雪產業的未來發展,也必然進一步推動我國的冰雪經濟快速成長。

冰雪經濟興起背後,冰雪運動正在成為一種當代生活 | 新京報專欄

人們在重慶市一家商場內的冰場體驗冰雪運動。隨着人們對冰雪的熱情高漲,冰雪消費在南方省份也“燃”了起來。圖/新華社

冰雪經濟火爆

為中國經濟發展轉型注入新動力

冰雪運動、旅遊消費增長的背後,是整體冰雪產業的日益繁榮。由此,“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拉動的不僅僅是冰雪經濟,更是催生了與冰雪經濟相關的產業鏈,“冷資源”不斷釋放出巨大動能,向“熱經濟”演變。

通過冰雪正連接眾多產業鏈,包括上游產業鏈的冰雪場地建設、冰雪場地裝備零部件等;中游產業鏈的主要為冰雪場地運營及管理、冰雪賽事服務、大眾冰雪運動及培訓、冰雪旅遊等;下游產業鏈為分銷及營銷渠道,最後到達參與冰雪產業活動的消費者。

而隨着“白色經濟圈”逐步形成,“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社會總體經濟效益逐步凸顯。我國冰雪旅遊產業也必將迎來爆發期。

據《2021年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到2020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從2700億元增長到6000億元。《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則指出,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期望達到萬億元。到2022年,全國滑冰館數量將不少於650座,滑雪場數量將達到800座。

應該看到,與歐美傳統冰雪運動強國相比,目前我國的冰雪運動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以滑雪運動為例,在新增的滑雪遊客中,不少人是初學者以及一次性體驗者,佔比高達77.4%。

這也意味着,國內有着巨大的滑雪培訓市場潛力。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市面上的滑雪培訓機構數量已達到130家,較2020年增長了兩倍。2014年到2019年,中國滑雪培訓市場規模從42億元增長至69.1億元,年均增長10.47%。2015-2021年間,提供冰雪培訓業務的公司共發生27筆融資,其中也不乏過億元融資項目。

伴隨着冰雪經濟的快速增長,冰雪運動意外險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冰雪運動是一項風險係數較高的運動項目,參與冰雪運動民眾總體具有較強的風險意識與保險意識。超過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是冰雪運動保險市場,尤其是意外險發展的一大機遇。

如2020年以來,僅北京地區的4家財產險公司,就一共推出53款冰雪相關保險產品,累計提供風險保障3208.64億元。但同時,滑冰、滑雪作為具有危險性的體育運動,相關險種的開發設計仍顯不足,有待保險公司不斷以創新類產品填補客户的多元化、個性化保障需求。而這也是冰雪運動意外險增長的巨大潛力。

可以説,此次北京冬奧會“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是冰雪經濟持續“熱起來”的基礎。而冰雪經濟的火熱,不僅是中國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體現,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重要標誌。

在這個意義上來看,冰雪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能刺激國內消費,有力促進南北互聯、四季持續的冰雪經濟國內大循環,同時也是為新發展格局注入了新動力。

新京報特約撰稿人 | 萬喆(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

編輯 | 何睿

校對 | 吳興發 李立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42 字。

轉載請註明: 冰雪經濟興起背後,冰雪運動正在成為一種當代生活 | 新京報專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