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娛樂資本論,作者:小白,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9月20日,李寧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舉行了“李寧2022逐夢行——生命的翱翔”主題大秀。
這次大秀共分為御風飛行、神工天物和宇行飛天三個板塊,據李寧官方描述,大秀以飛行為主題,旨在展現人類對於天空的嚮往以及當代中國青年對於夢想的追逐。
然而,其中一個系列服飾卻引發了網友的強烈質疑。墨綠色的軍旅風設計、帽子兩側的垂布元素,再加上雙肩包或照相機的配件,立馬令人產生了並不愉快的民族記憶聯想——整體設計日本感過重,頗有“大佐”服飾之風。
網友對此紛紛發言評論“這還是中國的李寧嗎?”“我們把李寧當國貨,李寧把我們當大佐”,以表達自己困惑與憤怒。
但比起爭議,李寧的態度更值得人玩味。目前李寧尚未在官方渠道對此質疑進行回應,但是,官方之外卻流出了兩張截圖,分別為李寧執行董事李麒麟以及李寧電商經理對此事的看法。他們的説辭並沒有對該設計做出詳細解釋,反而隱晦地表達了對消費者的微詞。
疑似受此事件影響,17日,李寧股價跌幅一度接近14%。今日,更是延續了跌勢,盤中股價跌超6.6%,其後有所回升。
曾經的“國民之光”,如今的“叛國之徒”,成也公關,敗也公關。
不是“我的錯”,而是“你無知”“我們的消費者,對於中國文化的沉澱,教育知識的傳承還是太少了。同時我們更應該自省,如何在正確引導消費者的過程中,避免更多的誤讀。”
這是李寧電商經理馮曄在朋友圈對此事的回覆,這段話的結尾他還刻意的加上了#笠型盔的詞條,暗示該設計的靈感來源。而在他之前,李寧執行董事李麒麟也在微博上分享了五張與爭議服飾相似的圖片,隱晦地回應該設計並無問題。
作為目前李寧“唯二”的回覆,這樣的説辭,雖然也引發了一些網友為其辯解,但更多的網友則轉向了發起更加猛烈攻勢的一方。
受眾最大的爭議點在於,作為民族品牌,李寧此舉不反思不道歉,反而暗諷消費者文化基礎認知,無疑是在挑戰消費者的底線。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維護公司的市值和品牌形象,是企業危機公關的第一要務。但需要認清的是,在全民自媒體的時代,企業與品牌公關被放入全民審視的試煉場,需要認真覆盤和反思。
在此次李寧事件中,“笠型盔”是一個關鍵元素,在遭受大眾質疑時,如果李寧管理層能夠好好對此作出解釋,或與網友平等討論,將其變為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普及的品牌營銷未嘗不可。
然而事實是,由於忙於維權和解釋,管理者將回應的關注點放在了教育顧客對文化的認知缺陷上,此舉不但有推責之嫌,更是把自己和消費者的對立起來。網友爭議從“疑似大佐風”,到“暗諷國人沒文化”,不但映射了李寧“越説越錯”的公關現狀,同時也暴露了企業人員缺乏大局意識及冷靜思考。
更何況,一直以來,沃爾瑪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即“第一條,顧客永遠是對的;第二條,顧客如有錯誤,請參看第一條”,在公關領域被反覆提及。
而所有的公關災難,似乎都是從企業試圖教育消費者開始。從張小泉到鍾薛高,再到海天,近來爭議頻頻的品牌,無疑都慘淡收場。在大眾的一貫認知裏,消費者可能被影響,但不能被糊弄,不能進行強行教育。
此次“用腳做設計,用屁股做公關”的李寧,顯然也缺了誠意。
國潮李寧,除了營銷還有什麼行?事實上,縱觀李寧的“公關史”,也不乏高光時刻。
去年,“新疆棉”事件爆發,美國以“新疆人權問題”為由對中國服裝行業進行打壓。作為中國最著名的本土服裝品牌之一,李寧在輿論場尤為活躍。
事發一天後,# 李寧直接將“新疆棉”打到了標籤上#詞條登上熱搜,同時它明確表示支持並使用新疆棉花。憑藉此舉,李寧成功拿到了“國貨之光”的護身符,當天其股價便上漲了10.74%,一天半時間裏,市值更是成功暴漲了超200億港元。
並且,李寧在用流量打動Z時代的“飯圈營銷”層面頗有建樹。“新疆棉”熱度鼎盛之際,李寧官宣肖戰成為運動潮流產品全球代言人,後又與傳奇滑板選手Erik Ellington達成合作,旨在“打造屬於李寧的sneaker文化圈層”。
這些營銷動作,再加上早期積累的品牌效應,“中國李寧”成功成為國潮風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然而,風頭鼎盛之際,李寧卻被網友其借流量優勢和國潮紅利營銷漲價。據當時的網友反饋,甚至有平台折扣價150多元的鞋翻多倍漲到近1000元,一度使消費者對其的印象大打折扣。
而“重營銷,輕研發”是李寧一貫的運營風格。2022年8月12日,其發佈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廣告及市場成本開支達9.81億元,同比增長31.38%,營收佔比為7.9%。而公司的研發費用卻僅為2.49億元,佔收入比率僅為1.9%,不及廣告開支的三分之一。
大舉營銷的態勢下,受眾關於李寧的討論重點,幾乎已經不再是其產品功能和舒適性,而是它所代表的國潮趨勢與廠牌符號。甚至可以説,成就李寧的,就是中國的愛國情懷。
但如今,李寧的設計行為與公關之策顯然已經與消費者對其一貫的信仰背離,能儘早真誠回應網民的關切與質疑,或將成為李寧得以繼續依靠“國潮紅利”的基本之策。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