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婧 張學孝 本報記者 劉小榮
6月2日至3日,2021廬山國際名茶名泉博覽會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學專家、茶商、遊客齊聚廬山,50多家企業參展,入場觀眾超過5萬人次。
今年“五一”假期,廬山市接待遊客71.79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11億元。其中,廬山風景名勝區接待遊客13.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29億元,同比增長17.47%。
…………
可觀的數據,是廬山持續深化管理體制改革的體現。2019年9月,廬山管理體制改革正式啓動。肩負擦亮“廬山天下悠”品牌的重任,廬山如何走上一體化、集團化、專業化、市場化的發展道路,獲得更廣泛的影響力,成為一張響噹噹的“江西名片”?記者一探究竟。
心往一處想--市局合一,統一管理,形成發展合力
一山多治,多頭管理,曾經是廬山的“心病”。“開展工作必須多方協調,‘辛苦’又‘心苦’。”這是改革前不少幹部的心聲。
2016年,廬山進行“撤縣設市留局”改革,廬山市成為繼井岡山市之後,全省第二個以景區命名的縣級市。雖然行政區劃問題得到解決,但由於廬山市與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分設分管,行政管理依然存在“兩張皮”的現象,難以形成發展合力。如何推進機構改革,從源頭破除體制障礙,是廬山推進管理體制改革面臨的首要問題。
經過調查研究、協調溝通,一套統一班子、機構、管理、財政的改革方案擺上桌面。
去年12月24日,廬山“市局合一”管理體制正式運行揭牌儀式舉行,廬山市與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實現從領導班子、機構職能到人員調配統籌管理,集中研究重大事項決策,幹部職工全部到位,全面實行景區、園區、鄉鎮、部門分塊分級績效核算機制,精簡高效、融合統一的管理機制逐漸形成。
勁往一處使--做亮明珠,串起珍珠,推進融合發展
六月的廬山,籠罩在氤氲的霧氣中。漫步山道,賞瀑布飛瀉,聞幽谷蟬鳴,感受“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況味,令人心曠神怡;或在山腳尋一處農莊,做一日“五柳先生”,體會“悠然見南山”的閒情,也別有一番風趣。
“三疊泉、蘆林湖、白鹿洞書院……廬山景點數不勝數。索道纜車、旅遊觀光車方便快捷,在欣賞自然風光同時,又能邂逅‘人文之美’,果真不虛此行。”來自南昌的遊客胡淑惠讚不絕口。
為最大限度發揮廬山資源優勢,在一體化管理的基礎上,廬山市(廬山管理局)重新規劃全域旅遊發展佈局,整合旅遊資源、國有資產、經營資源、服務體系,推進山上山下景區規劃、建設、營銷等系統化運營管理,構建政府主導、市場運營的經營機制和集中統一、標準規範的服務體制。同時,成立環山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完善環山旅遊發展規劃,對環山六大景區景點實行“一票制”,開通環山旅遊公交,串點成線,為遊客提供更加便捷的觀光遊覽服務。
5月1日,投資5400萬元的智慧廬山項目試運行,“山上山下聯動、全山一張網”的統籌管理模式逐漸形成,廬山在生態保護、交通服務、物業管理、綜合執法等方面的管理效能得到顯著提升。
邁開新步伐--激活優勢,創建平台,讓廬山“走出去”
1996年12月6日,在第2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廬山申遺成功。
隨後,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紛至沓來,世界名山大會、中國森林歌會等均在廬山召開……無一不證明,廬山是一座世界寶庫。
“我們按照‘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再創廬山新輝煌’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山上大景區,山下大本營;品牌在山上,潛力在山下;以廬山為龍頭,山城湖聯動,打造世界級旅遊名山、國家級旅遊名市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基本定位,挖掘廬山人文聖山、世界景觀、避暑勝地、牯嶺小鎮四大特質,激活名山、名湖、名人、名墅、名茶、名泉六大優勢,進一步唱響‘廬山天下悠’品牌,爭得廬山市應有地位。”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黨委書記、廬山市委書記李甫勇説。
為把廬山打造成“全省龍頭、全國示範、世界知名”的國際旅遊度假勝地,廬山市(廬山管理局)圍繞“113”階段目標(2023年,實現廬山景區旅遊年總人數突破1億人次,旅遊年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廬山景區旅遊三年累計投資達300億元),着力實施“十大行動”(即統一思想、深化改革、規劃引領、廬山上市、設施提升、服務優化、項目建設、品牌塑造、人才培育、管理提效),制訂40項具體任務,全面實施改革創新戰略,舉辦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廬山國際名茶名泉博覽會等特色品牌活動,豐富旅遊文創產品,藉助“廬山號”進京高鐵、《我在廬山等你》主題歌曲等,突出“廬山天下悠”品牌形象,讓廬山“走出去”,把遊客“引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