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已超越城市與郊野之別丨長江評論

長江日報評論員秦孟婷

近日,中國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經過數十年的籌劃、準備,大幕終於揭開。

“國家公園”的概念起源於北美,很多人也曾通過各種途徑,見識過黃石國家公園內的廣袤荒野,稀少人煙,於是在腦海中形成了一種固有印象,“國家公園”是遠離城市乃至大城市的。但事實上,“城市”並不成為“國家公園”的限制。

國家公園早已超越城市與郊野之別。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熱帶雨林、武夷山這些已正式“官宣”的,還有正在試點的神農架、錢江源、南山、普達措、祁連山等,“國家公園”的劃分標準,不是行政,而是動物棲息地的連通,是生態系統的完整。它們具有國家意義,管理層級更高,因此在中國,跨市很常見,跨省也並不鮮見,跨國也有可能。

如大熊貓國家公園,就跨了四川、甘肅、陝西3個省份;而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在一開始有人提出了“跨國”設想,因為依照整體性保護的初衷,若能與俄羅斯形成合適國家聯動,將來也未必不能實現。更何況,國情不同,中國人口眾多,如三江源國家公園內,就有眾多的原住民,其中也早已形成了省、州、縣、鄉、村的體系,城市與郊野並無明顯界線。

城市中也存在大量生態紅線。人們更懷疑的是,那些典型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的天然集中分佈區,可能才有資格劃入“國家公園”,一般城市內部很難符合條件;城市是人為規劃的產物,這與國家公園內部儘量避免或禁止規劃,似乎是天然矛盾。但其實,生物多樣性的要求在城市中同樣適用,城市完全可以成為自然保護的節點。那些擁有明顯的河流、山脈的城市,也可以與龐大國家公園有交集。如今很多城市開始了城市生態恢復的歷程,不少城市有了郊野公園、城市公園、森林公園、城市濕地公園等,全國也有近200個國家森林城市,綠道串起城市美景,越來越多精緻的“口袋公園”,白鰭豚、麋鹿的迴歸,城市也日益體現自然生趣。城市越來越像是自然背景上的一種和諧產物。

在國家公園這一背景、大框架下,城市也可以成為國家公園的一部分。不少城市有拿得出手的生態家底,正如“長江”“黃河”這兩條母親河,沿岸多少因此而興的城市,城市日益貼近自然。5個正式設立的國家公園,只是開始。它們也將總結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對於城市而言是新的格局,也將是城市的發展機遇。一座城市甚至是大城市,有沒有可能獨立或與其他相關省市一同建立國家公園?這值得我們暢想和深思。

【編輯:張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3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家公園已超越城市與郊野之別丨長江評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