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界面”新聞客户端發佈題為《武鋼股份計劃三個月內裁員逾6000人武鋼集團或裁員1.1萬人》的消息。武鋼回應稱,因記者僅通過電話與武鋼相關人員溝通,文中標題等多處表達失準,致使職工和社會公眾產生歧義。為此,武鋼黨委工作部授權“幸福武鋼”發佈聲明,武鋼集團目前並沒有“裁員”。網傳的所謂“武鋼股份的人力資源優化方案”中的“內退”、“臨時歇工”等措施並沒有改變職工的勞動關係和薪資關係。
武鋼深陷裁員傳聞 臨時歇工是什麼意思?
認真看武鋼的回應會發現,武鋼只是説目前沒有裁員,同時承認了“內退”、“臨時歇工”等措施。至於這些措施算不算裁員舉措,我想公眾都有自己的判斷。毫無疑問的是,因為這些舉措,以及薪酬方面的“工效聯動”,職工收入要隨企業效益變化同步浮動,部分職工或許自己也會選擇內退或離職。從客觀效果來説,這些舉措實際上是變相裁員。因為媒體的報道,武鋼覺得對其企業形象和職工穩定造成負面影響。其實武鋼大可不必這麼認為,企業根據市場情況優化勞動力資源,這是再正常不過的。
只是作為一家央企,無論裁員還是變相裁員,牽涉重大,所以必定小心謹慎。事實上,只要程序合法合規,即便是光明正大裁員,也沒什麼好説的。當然,對於國企或者央企來説,因為歷史原因,正式職工有鐵飯碗一説。加之央企對職工確實也有社會責任,不應該隨隨便便裁員。
但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大規模下崗也經歷過了,正是人力成本的優化等因素,創造了後來國企新世紀的黃金十年。今天企業根據自身實際和經濟形勢,進行人力優化,從觀念和阻力上來説,不該再是問題。至於央企對職工有社會責任,這個道理也沒錯,但是和其他所有制企業一樣,企業根據實際裁員本身也是企業的權利,央企也不該例外。鋼鐵產量過剩,目前行業性虧損,短期內想翻身似乎很難,裁員增效很大程度上説是必須的,是理性的選擇。
如果是未上市的私企,老闆願意虧損,堅決不裁員,這也是他的權利。恰恰,包括央企在內的國企,特別是上市了的國企,因為有大量國有股權,這部分是全民的資產的體現,更應該對全體國民股東和其他股東負責。為了減少虧損、提高效率、增加效益,更應該適時裁員。
問題在於,和私企不同,私企老闆裁員是自己的事,而國企更應該講究裁員的程序正當性。往往在這方面,國企做得不好。裁誰不裁誰,國企很多時候並不是根據實際需要,而是根據關係親疏、人情世故等,讓員工感覺不公平,這就導致了國企裁員容易引發公眾事件。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是因為大部分國企至今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現代企業制度。一些國企、央企,像武鋼通過股權改革也上市了,企業各方面效率有所提升,但是內部管理、運營和現代企業還有漫長距離,表現在裁員時容易出現不公平的問題,進而讓裁員變成一件阻力重重、困難的事情。
今天,資源性行業的日子普遍不好過,武鋼和很多該類型國企也不可避免。但危機正是改革的契機,只有在危機中,才知道自己的虛弱和不足。走到裁員這一步,有很多原因,譬如盲目海外購買鐵礦、盲目上項目,內部管理和生產效率不高、人力成本太高……為什麼,很複雜,但所有這些問題至少都指向一點,我們的國企還需要深化改革,需要通過改革向市場要效率、要利潤。
天風影幻承認:為何裁這麼多?
深谷幽蘭:臨時歇工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