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與民生並蒂花開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與民生並蒂花開

昂賽大峽谷位於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是三江源地區乃至整個青藏高原發育最完整的白堊紀丹霞地質景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自2015年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以來,三江源這片美麗高原一直在答“兩套題”,一套叫保生態,一套叫保民生。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腹地,屬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在超過12萬平方公里的園區內,分佈着冰川雪山、江源河流、湖泊濕地、森林草原等多樣的生態系統,有藏羚羊、雪豹、藏野驢、黑頸鶴等高原精靈,還有瑪多、雜多、治多、曲麻萊4縣的7.2萬牧民。生態與人民都要守護。

近年來,試點區通過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大力扶持牧區發展綠色產業、設置生態公益崗位、發放草原補獎資金、發展特許經營等措施,加快推進生態保護與脱貧攻堅,園區生態持續向好,牧區產業豐富多樣,人民生活逐漸富裕。今年年初,園區4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

7月下旬,記者赴園區採訪,只見水草豐美,牧民們喝着酥油茶,牧馬放歌,在藍天碧草間享受着美好生活。

集體經濟釋放紅利

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縣巴幹鄉嘎朵覺悟山腳下,是一片美麗的麻秀草原,草原上大小湖泊、水澤猶如夜空中的點點繁星。

2014年以前,麻秀村的牧民過着逐水草而居、靠天吃飯的生活,各牧業社仍處於無路、無水、無電的“三無”地區,住房、醫療、教育更是得不到保障。2016年,麻秀村被劃為省定貧困村,村中191户577人處於國定貧困線以下,貧困發生率50%以上。

“窮帽子必須得摘掉。”麻秀村黨支部書記仁青多傑站了出來。通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他帶領村民開拓了一條致富路,5年時間裏,將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從不到2000元提高到6000元,實現全村整體脱貧。

文化程度並不高的仁青多傑,靠兩個制勝法寶:一是“學”,只要是對羣眾有用的、有利於村上辦事的,不管是人和事,就是他學習和推崇的目標。二是“闖”,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凡是適用於本村實際的政策,都去爭取,凡能夠幫助大家增收的產業,都可以嘗試,別的牧區有好的經驗,都可以複製。

首先着眼牧區產業。2015年,麻秀村成立畜牧業合作社,利用扶貧產業基金購買犛牛,為保護草地,犛牛數量每年都控制在200頭。合作社通過流轉無畜户草地、僱用貧困户放牧、銷售畜產品年底分紅等方式,幫助村民增收。此外,村裏還在縣城扶貧產業街開設畜產品加工廠,收購牛羊絨毛、肉、奶製品加工售賣。變廢為寶,收購凍死、摔死的牛羊製作標本,遠銷北京、上海等地。

2015年,依靠州幫扶單位幫扶資金50萬元,麻秀村加油站正式投產運行,當年收益15萬元。2017年,麻秀村運輸公司正式運營,年收益15萬元。2018年,村裏在縣城開了麻秀賓館,每年收益10餘萬元……產業做大,資金充裕,藏袍加工廠、食品廠、手工藝品加工廠也先後開辦起來。

集體經濟還利、造福於集體。麻秀村的公司、加工廠率先聘用本村貧困户,為他們帶來每月1500-3000元不等的收入。除了每年都給村民分紅外,村民的醫療、養老保險由村集體統一上繳。生病的村民,由村裏出資送往縣城或州上治療。孤寡老人由村子送往鄉敬老院統一出資贍養……

生態移民實現雙贏

為保護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2005年,我國投資75億元實施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一期工程,生態移民是此項工程中重要內容之一,規劃確定生態移民任務1萬户5.6萬人,到2012年,移民工作全部完成。

位於治多縣索加鄉的莫曲村是移民村之一。莫曲村位於長江源生態保護核心區,距離縣城近200公里,2007年,該村部分草地禁牧,277户禁牧區牧民搬遷至距縣城5公里的省道邊。

搬到“莫曲新村”後,開周的家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開周家之前一直過着遊牧生活,住黑白帳篷,用電難、吃水難。如今,一家4口住進了政府修建的7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還有一個大院子,家裏通了電和網絡,打了一眼深水井。

“搬遷前大女兒剛兩歲,我很發愁她未來上學問題。”開周説,如今兩個孩子都在縣城上學,校車直接在新村口接送。看病、購物也方便,村裏還設了快遞點。

收入也大幅度增加。之前家裏有20多頭犛牛,每年收入不足兩萬元。如今,移民工程補貼每人每年4908元,退牧還草補助每年1萬餘元,兩個孩子享受發改委的補貼每人每年5000元,再算上生態管護員工資及村集體經濟分紅,總共能拿到7萬元。

治多縣政府還在新村周邊建設了扶貧產業園,開辦了手工炒麪加工廠、帳篷廠、饃饃店、洗車行等,免費培訓,讓從前只會與牛羊打交道的牧民學會了新的掙錢門路。依託良好的政策和各種富農產業,去年年底,莫曲全村脱了貧。

“近幾年偶爾會開車回草場轉轉,草山上的草長得特別好,盛草期能有膝蓋那麼高。”開周説,他時常能看見成羣的藏野驢和白唇鹿在草原上奔跑,禁牧前很少見到。

小窗口帶動大經濟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在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之外,還在嘗試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任永祿介紹,園區正在積極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鼓勵引導並扶持牧民從事公園生態體驗、環境教育服務等工作,使他們在參與生態保護、公園管理中獲得穩定長效收益。

2019年,經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批准,雜多縣昂賽鄉開始探索特許經營模式。

湍急的瀾滄江在昂賽鄉畫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形成了風景壯麗的昂賽大峽谷,這條峽谷是三江源區域甚至是青藏高原發育最完整的白堊紀丹霞地質景觀。此外,昂賽鄉還因境內頻現雪豹蹤跡而被譽為“ 雪豹之鄉 ”。

經主管部門批准,昂賽鄉年都村成立了雪豹觀察合作社,開展自然體驗特許經營。政府幫助培訓了該村22户牧民成為生態嚮導,他們按照抽籤順序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自然體驗者,收益的45%歸牧民示範户,45%返回到村集體用於公共事務,剩下的10%屬於村級保護基金,專門用於村級的生態環境保護事務。

2019年,瀾滄江源園區開展的昂賽大峽谷生態體驗特許經營項目,共接待國內外生態體驗團隊98個,體驗訪客302人次,經營收入101萬元。

“打開一個窗口,讓良好生態產品逐漸帶動本地人致富。”黃河源園區國家公園管委會專職副主任甘學斌介紹,今年8月,黃河源園區也將迎來第一個特許經營、制度化運營的生態體驗和自然教育項目。

該項目以牧民持股的特許經營企業——瑪多雲享自然文旅有限公司為基礎,依照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的有關規定,在幾個區域建立體驗營地,每個營地設12張牀位,並設計了提前預約、科學導賞、規定線路和時間、牧民參與等的沉浸式國家公園自然教育業態,在5-7天的行程中,讓探訪黃河源的遊客能真正融入青藏高原的自然聖境。

據瞭解,訪客接待帶來的收入中,60%-70%會當月返回給提供服務的社區合作社和牧民,原住民在獲得生態管護員工資外,還能分享到更多生態紅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31 字。

轉載請註明: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與民生並蒂花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