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的悲劇:擁有1300年的歷史,卻在60多年前徹底“消失”了

再也讀不到傳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龍飛鳳舞的楹聯。再也找不見慷慨的遺恨,只剩下幾座既可憑弔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歷史的震顫,只有凜然安坐着的萬古湖山。 ——餘秋雨

橋,在中國的文學裏是多麼不可或缺的意象。橋連接着岸與岸,衍生出多少愛恨情仇,上演着邂逅與別離的劇情。“灞橋楊柳年年恨”是數不盡的離愁,“二十四橋仍在”是國破家亡的物是人非,“牽牛織女渡河橋”是記憶中瑰麗的神話傳説.......現實中的橋也憑藉其優美的曲線勾勒出旖旎的風景,或宏偉或秀麗的身姿引來無數遊人趨之若鶩。雪後西湖的斷橋,二十四橋的明月夜,以及今天要討論的橋——趙州橋,一座擁有1300年曆史,卻在60年前“消失”的古橋。

趙州橋的悲劇:擁有1300年的歷史,卻在60多年前徹底“消失”了

一、課本里的趙州橋

談起趙州橋,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是小學課本里那座屹立千年而不倒,歷經風霜而不衰的古橋。課本上對趙州橋的描寫不過寥寥數百字,卻讓年幼的孩子們深深記住了這座沒有橋柱,以巧思經受洪水的雄偉大橋。初中歷史書上也略略提及趙州橋,稱其為“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橋”。在課本的描寫中,這座橋結構奇特、雕塑精巧。礙於篇幅的原因,這些文章沒有進一步刻畫這座有太多故事可以訴説,有太多傷疤需要關注的橋樑。它的建成、它的輝煌、它的落寞、它的無奈、它的失意、它的一切,人們都還不夠了解。面對這座從歷史中走來的橋樑,當代人需要將耳朵貼近它冰冷的鑽石,聽一聽它有着多麼意氣風發的過去和無可奈何的現在。

趙州橋的悲劇:擁有1300年的歷史,卻在60多年前徹底“消失”了

二、化羊為石的傳説

隋朝595年-605年,一位叫李春的能工巧匠受官府指派建造趙州橋。奇蹟和藝術是不可復刻的,李春設計之初便若醍醐灌頂,心下生出一絕妙之計:不採用傳統拱橋所用的以沙石填充的築構模式,反而創新地使用了“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是世界橋樑史上首創的“敞肩拱”結構形式,其創意之獨到可見一斑。在建造時,李春就充分考慮到洨河冬枯夏汛的水文條件和洨河周圍的地理條件、資源。他就地取材,將洨河附近特有的青灰色砂石用作橋身,免去工人來回搬運石料之苦。他考慮周全,又將“縱向並列砌築法”進行了改良。他細緻獨到,又命工匠在橋身上刻畫精美的雕塑......

趙州橋的悲劇:擁有1300年的歷史,卻在60多年前徹底“消失”了

終於,洨河之上便躍然跨立一座凝結了建築、科學、藝術之美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它長達50.82米,徑跨37.02米,高約7.23米。但凡親眼見過趙州橋的人都不能忘卻它的美麗:完美的弧形像彩虹劃過天際,與周遭的環境渲染成一幅水墨畫;近看橋身紋路,雕琢蒼勁有力,其藝術風格奔放灑脱,讓人見之便聯想那個俊逸渾厚的隋朝時代。因為趙州橋實在太過精巧,當地甚至誕生了這樣瑰麗的神話傳説:工匠大師魯班路過此地化羊為石,一夜之間興起此橋。張果老和柴王爺得知後故意負重試橋,張仙人懷裝日月,柴王爺車載五嶽,橋體搖搖欲墜。魯班見狀以手撐橋,橋身得以保存。當地百姓將他們對趙州橋的喜愛昇華為賦予其神格,可見趙州橋之絕妙。

趙州橋的悲劇:擁有1300年的歷史,卻在60多年前徹底“消失”了

三、興盛與衰敗的交織

不難想象,趙州橋是如何潤澤兩岸百姓的。透過厚重的時光,我們甚至能看到趙州橋上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叫賣聲、喧譁聲、划槳聲、水流聲交織出一幅國泰民安的樂曲。宋朝時期,宋哲宗特賜名為“安濟橋”,可見一代帝王也對趙州橋安世濟民的功勞極為重視。古往今來,卧波在洨河之上的趙州橋用堅實的橋體造福了多少悠悠過客。而趙州橋也不負眾望,28個獨立承壓拱券未曾傾斜,承受了1300多年的風霜雨露。1930年,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前往趙縣考察趙州橋。他得出的結論並不樂觀:這座大橋危在旦夕,橋體情況堪憂。確實,據不完全統計,趙州橋經歷過十次洪水、八次戰亂、不計其數的地震災害。能千年屹立不倒已經是舉世無雙的奇蹟了,比趙州橋小了700多歲的法國賽雷橋早已在1809年便損毀殆盡。

趙州橋的悲劇:擁有1300年的歷史,卻在60多年前徹底“消失”了

可時逢戰亂,無人理會這座垂垂老矣的大橋。直到1954年,人們才有餘力開始修繕趙州橋。可正是這一次外科手術式的修繕給趙州橋帶來了不可逆轉的創傷,大橋從裏到外被修繕一新,造橋手法、雕刻技藝蕩然無存。空有“煥然一新”的名號,卻趕走了那個見證千年風雨、古樸珍貴的趙州橋。甚至梁思成先生都不禁扼腕,畢竟,負責翻新的隊伍將舊橋上的石板都盡數更換。舊橋的風韻一去不復返,人們也只能看着新橋悼念已經遠去的趙州橋。

趙州橋的悲劇:擁有1300年的歷史,卻在60多年前徹底“消失”了

結語

趙州橋此種意義上的消失確實令人遺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關於文物的翻新,有更多的“趙州橋”難逃厄運。例如四川安嶽的石窟擁有十萬多尊佛像,唐代造像神形宏偉,宋代則彩繪精美。可惜,經過野蠻重繪後的佛像面目全非、唇紅齒白,古樸肅穆之氣全無,令人搖頭髮笑、直嘆惋惜。一方面,人們將更多的眼光放到文物上是中華之幸。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太多的歷史需要妥帖保管,有太多的史料灌注着先輩的心血。近些年來,《我在修文物》、《國家寶藏》等關於文物的影視節目大火,正是國人在重拾先祖遺彩,發揚光大我中華文明,立我中華文化自信的旗幟。

趙州橋的悲劇:擁有1300年的歷史,卻在60多年前徹底“消失”了

另一方面,更要注意保留文物的殘垣之美。斷臂維也納女神的雕塑每年便吸引遊客無數,可見殘垣映照歷史的黃昏,只有將這殘缺保持着才能捕捉一二歷史的蹤影。現代人不能苛求完美,亦或盲目追求旅遊收益,將真文物作踐成假文物,要傾聽文物的聲音,懂得文物的承載的文化和歷史,才能真正地保護文物。總之,殘垣斷壁是歷史無言的訴説,人們出於保護的目的翻新固然無措,但要保留文物不可多得的風韻。因為只有這樣,人們才能端坐在安然的湖山中,感受歷史的震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70 字。

轉載請註明: 趙州橋的悲劇:擁有1300年的歷史,卻在60多年前徹底“消失”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