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進步的科技讓我們的生活水平已經越來越高,而隨之出現的就是我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自從旅遊業興起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們都開始熱衷於旅遊,尤其是前往國外體驗一番不同的文化魅力。而出國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需要護照、簽證還有合適的航班才能夠進行一次出境遊,十分麻煩。可在我國就有着一個最奇特的村莊,他們摔個跤都可能會出國,出門隨時要帶簽證和護照,只因他們就身處邊境之上。
在雲南省瑞麗市,有着一個名為銀井村的村子。在這裏的人們雖然生活水平不算高,但他們“享受”着一項大都市的人們都無法做到的事情,那就是隨時隨地出國。這一切只因為銀井村的位置正處在中緬邊境之上。
瑞麗市本身的地理環境就十分特殊,它三面都環繞着緬甸國土,而在其最邊緣處的銀井村更是如此,村子對面不遠處就是緬甸的芒秀村。在兩國邊界尚不明確的時候,他們本身是同屬於一個傣族村寨的,彼此互相往來、暢通無阻,經常還會跨境進行農作物的耕種,這也就產生了“一族兩國”的現象。
直到1960年,在寨子的中心被立起了一座界碑,是中國71號界碑。自此開始,界碑西北被劃為銀井村,東南就成為了芒秀村,同時兩個村子用竹籬笆、村道、水溝等等來協助界碑進行邊界線的劃分,把國土區分的十分明顯。
中緬邊界全長2186公里,由庫陽山口直至中、緬、撾三國交界的南臘河口,在1960年由我國提出,1961年中緬共同認可從而劃定。1984年至1986年,為了維護邊境的完整,兩國還一起合作進行了一次全面檢查。
可正是因為如此嚴格的邊界劃定,銀井村和芒秀村的村民們就犯了難了。他們已經來往無阻地生活了許許多多年,甚至很多人的親戚家屬都在不同的村子。這下好了,出門買菜亦或是走個親戚,一不小心就出國了,甚至在一些特殊户型的家庭,他們的廁所和主屋正好被國界分開,連上個廁所都要出國,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為了保障邊境人民的安全,雙方都被國家授予了簽證,並且人手一本。村民出門的時候都需要帶着簽證在身上,以防止不小心踏過國界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這種情況讓這裏的村民們每天想不出一次國都難啊。
但是同時,銀井村和芒秀村是一處把緬甸文化和中國文化交匯融合得非常出色的地方。緬甸的傳統文化為這裏帶來了許多緬甸特色的演出,而我國的傳統美食和節日也在這裏非常適用,在新春到來的時候,兩個村子的人都會一起共賀春節。
如今的這裏,有着非常多的前來旅遊的遊客,在春節時期甚至有高達5萬人的遊客量,國內和緬甸都有人來。並且邊境也為此特意開設了旅遊專用通道,讓前來旅遊的人們能夠以極快的速度安全通過邊境。儘管不小心就出國會給村民帶來不便,但是他們對待生活依然充滿熱情,並且這裏的文化也是非常有魅力的,十分值得來旅遊一番親身體驗一次交融後的中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