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花關,是鎮寧縣雙龍山街道的一個村落。
這個地名不光很詩意,而且還是鎮寧通往龍宮景區的必經之地。只要不是雨天,每天都會有一個個子不高身材偏瘦的中年男子在一堆雜亂無序的樹根旁或站或蹲的進行雕刻創作,他手上的雕刻工具已經磨得光滑無比,可以反映藍天白雲,在錘子和銼子叮叮噹噹的撞擊下,一件件作品逐漸精美起來。
雕刻男子名叫李松濤,從事雕刻已經走過30個年頭。他的作品在省內外都很有名氣,有部分甚至在國外被高價拍賣。在2019年全國深圳技能大賽——“觀瀾杯”紅木雕刻“工匠之星”職業技能競賽中榮獲優秀獎。這是他從事雕刻以來首次參加正規的全國賽事。他説
他的作品每一件都是“絕版”,別人不可能複製。這不是自吹自擂,而是他至始至終有一份把雕刻藝術做到精緻的情懷。
飢餓的“藝術家”
1969年12月生於鎮寧縣江龍鎮一個較為偏僻的布依族村莊的李松濤,少年時期的他喜歡在家裏的牆壁上畫畫,讀完初中後,因家庭困難就輟學在家務農。每天面對揮汗如雨的勞作,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有時連到鎮上割斤肉吃都捨不得。焦苦的日子使李松濤產生了藝術創作的慾望,他在心裏盤算,利用在農閒時間做些藝術品賣,或許可以換回一點鹽巴錢,這是李松濤最初的夢想。
然而,藝術道路並不是李松濤想象的那麼簡單。當他把自己的眼裏的藝術作品國畫、手杖等拿到鎮上、縣上賣的時候,幾乎無人問津。更多的時候連車費都成問題,從縣城徒步幾十公里回家是常事。
然而,李松濤並沒有氣餒,而是不斷反思自己的藝術作品到底是在哪出了問題。他的執着招致了家裏人的反感和村裏老老少少的取笑,都懷疑他是不是神經出了問題。時間一久,各種流言蜚語和異樣的眼光迫使剛剛進入青年的李松濤有了逃離村裏想法。他想找一個清淨的地方住下來潛心創作,用自己對藝術的認知竭力打造好作品,以藝術作品產生的經濟價值來征服説長道短的人們。
於是,身無分文的李松濤開始在村子的周圍尋找可供自己藝術創作的地方。找了很久,最後在離江龍鎮不遠的一個稱為“叫花洞”的山洞裏住下來。
這一年,李松濤已經22歲,並且身邊有了三五個藝術追隨的好兄弟。
在近30平米寬的山洞裏,他放棄了其它的藝術創造,認定木雕作為這一生的藝術追求,用他自己的話説:“藝多不養身。”他強烈的創作慾望幾近瘋狂,買不起雕刻刀,找來別人廢棄的鋼筋自己磨製,沒有電燈,向別人要些廢柴油點起照明。吃的靠跟隨的兄弟們提供,那時,誰家都不寬裕,兄弟們拿來一把麪條,李松濤要分着吃,常常只是鹽巴拌麪條吃個半飽。
這樣度過了半年後,他的精雕細刻手杖出了一批成品,拿到黃果樹風景區立即成了搶手貨。賣完手杖,李松濤用手蘸着口水清點了收入,一共整整800元。在當時來説,這是一筆“大錢”,李松濤走進飯館,很氣派地點了飯館的看家菜,他認為不把肚子吃鼓起來都對不起半年來山洞裏的苦苦煎熬。
也是這一年,江龍鎮政府領導知道李松濤對藝術執着的精神後深
受感動,果斷騰出一間空閒房子,供李松濤創作。
磨難路上就像雕刻過程
隨着作品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李松濤開始不滿足在鎮上發展,想把自己的創作擴展到縣城。
一天,李松濤的雕刻店裏來了一位縣城客人,對李松濤雕刻作品讚口不絕。也許是李松濤註定要遇到貴人,客人三言兩語便答應支持李松濤的資金和場地。1994年初,李松濤在鎮寧縣城創辦了貴州省第一家仿古傢俱廠。傢俱圖案由李松濤自己設計,親手雕刻。仿古傢俱一經推出,立即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還遠銷到廣東、湖南等地。李松濤的雕刻事業進入了一個高峯時期。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正當李松濤在外面採購木料的時候,廠裏的工人發生了重大工作事故,瞬間讓一個前景看好的廠子土崩瓦解。李松濤這個剛毅的漢子沒有被這突如其來毀滅性的災難擊倒,又折回江龍鎮重新起步。
但是由於原來在城裏的傢俱廠欠債過多,加上當時的鄉鎮發展受到制約,很多人採取先消費後支付的方式。所以,李松濤的傢俱很多都是賒出去,到頭來收到的錢還不夠支付工人工資。
大年三十,因為欠薪,工人把工廠的傢俱和所有的電器帶走,留下了空蕩蕩的破廠房。
“自己的雕刻藝術已經被人認可,不能就這樣放棄。”思量再三,李松濤咬牙再次做出到縣城發展的決定。憑藉手藝的影響,很快又在鎮寧做得風生水起。一年之後,李松濤進駐安順,他認為城市越大的地方自己發展的平台就越寬。
然而,正當他在安順的雕刻事業進行紅紅火火時,上天又給他開了一個玩笑,突來的家庭變故讓他受到嚴重打擊和挫傷。接二連三的打擊,他精神幾乎崩潰,滴酒不沾的他,整日裏用酒精來麻醉自己。
正當李松濤一蹶不振破罐破摔時,他邂逅了一個叫陳蘭妹的姑娘,感情質樸性格堅毅的陳蘭妹不斷鼓勵李松濤要振作精神。即便每天三餐捉衿見肘,她依然不離不棄地對他照顧着和支持着,最終兩人喜結連理。
重整旗鼓 把一生交給雕刻藝術
婚後不久,他們一家去了凱里,準備在那裏大幹一場。
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李松濤在凱里的雕刻店,李松濤的作品因為精緻,所以暢銷。需要的還得提前上門交定金。
他雕刻的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神形兼備栩栩如生。譬如,他雕刻的煙灰缸上站着的鷹以一靜制百動的目光傲視羣雄,凳子上的花草彷彿在拔節長高,展示生命的堅韌,奔馬張嘴嘶鳴,體現了馬到功成的美好寓意,龍騰祥雲的造型象徵龍的傳人永遠屹立東方的精神面貌。
在李松濤創作的作品中,他不拘泥於對物體客觀形象的具體描繪,着重強調作者內心情感的抒發和主觀意願的表達,“以形寫神”,追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魅力感受,生動地表現出每一件的精、氣、神,使得作品充滿張力,從而力圖達到東方美學中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氣勢、形象和意境。這是李松濤一直追求的境界。
某一天,一個業內朋友從湖南把李松濤作品在新加坡以300萬人民幣價格拍賣的視頻發回來後。李松濤終於相信,自己的作品居然那麼受歡迎。
2019年,已在凱里打拼10年的李松濤因老家的母親患病無人照顧,加上自己對家鄉的思念,毅然從凱里回到鎮寧。現在的他已經是貴州省工藝美術協會雕塑雕刻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平台更寬了。他説:“我們鎮寧是地處黃果樹大瀑布和龍宮兩個國家級景區之間,發展潛力巨大,從今往後我哪兒也不去了,就在鎮寧發展,儘快爭取把我的作品融合進旅遊產業發展裏面去。”(鎮寧宣傳部供稿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