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明清古村落、嶺南名園可園…… 趁假期輕鬆打卡莞邑五大網紅景點
橋頭蓮湖公園,市民在湖中棧道上賞荷 記者 陳棟 攝
在端午假期,除了自駕游去珠三角附近的海灘或景點,東莞人其實還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就近遊:在東莞本土,不少鎮街都有極具特色的遊玩“打卡地”。在這裏,不妨先跟着記者一遊。
橋頭:蓮湖公園
端午正是橋頭鎮蓮湖公園賞荷花的好時節。該公園的建設,吸取蘇州、杭州等地園林風格的精髓,古色古香。主要由古典牌樓、600多級登山石梯、半山亭、山腰曲徑、書畫長廊和七層觀光塔樓等構成。“蓮湖公園”和“松山樓”之名,由著名書畫家關山月題寫。門牌樓兩邊浮雕,是栩栩如生的漢白玉“八駿圖”和“九龍壁”。書畫長廊沿山脊而建,花鳥畫、山水畫、風俗畫、古代人物畫等千姿百態,唐詩書法龍飛鳳舞,整個長廊瀰漫着濃郁的文化氛圍。
在海拔60米高的松山頂鋒,松山塔樓巍然聳立,塔身呈八角形,樓高38.8米。塔底周圍的扶欄全是漢白玉浮雕的花紋圖案,其精湛的工藝讓人歎為觀止。登上塔樓,心境豁然開朗,神思飄逸。俯瞰塵世,萬千景象盡收眼底,好一幅太平盛世圖,令人懷古思今,感慨萬千。
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
南社古村 資料圖 記者 趙浛鋭 攝
南社古村位於茶山鎮,是有着800年曆史的明清古村落。整體造型像一條船,節慶有傳統婚慶表演。這裏交通很方便,裏面也有吃飯的地方。
在南社,雕花翹檐式古舊建築比比皆是,且保存良好,沒太多後期添加,小資情調兼顧,乍一看還真有時光倒流的感覺。古舊的深巷,看不見盡頭,望不見出處。村道旁枝葉繁茂的古榕樹下,有一口大池塘,兩旁是青磚建造的舊式老房子,小橋流水,楊柳依依,古建築倒映在水中,池水不起一絲波瀾,分外安詳。
村內有許多古老的祠堂,雕工精細,每座祠堂都是家族對前人開枝散葉的感謝,對後人光宗耀祖的期待。走進細看那些浮雕,雖然顏色掉落了不少,但依舊栩栩如生,工藝令人讚歎。
石排:塘尾古村落
塘尾明清古村落是東莞現存較好,規模較大的古代村落。古村內共有書院19間,古榕樹21棵。李氏宗祠氣勢雄偉,歷史悠久;建於明代的圍牆,是東莞市現存最完好的古村圍牆。塘尾明清古村落對研究明清時期珠三角的建築風格、社會文化、風土人情,以至於嶺南文明,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塘尾明清古村落依自然山勢緩坡而建,圍前三口魚塘一大二小,分別代表蟹殼與兩隻蟹鉗,圍面兩口古井代表兩隻蟹眼,仿生喻意一隻巨蟹守護後面的村落和前面的千畝良田。古村落佈局合理,由圍牆、炮樓、里巷、祠堂、書室、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組成很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農業村落文化景觀。
塘尾村明清古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未經破壞的明清建築比較多,保留大量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灰塑建築構件,明、清、民國至改革開放前使用的生活和生產用具也有大量保存,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祠堂建築除宗祠以三進佈局外,各家祠則是二進四合院形式。民居佈局多以三間兩廊、三間一邊廊為主,因與巷道的相對關係而有所變化。民居與書室結合、民居與祠堂結合是塘尾明清古村落的一大特點。
莞城:東莞可園
可園 資料圖 記者 陳帆 攝
位於莞城博廈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可園、順德清暉園、番禺餘蔭山房、佛山樑園)之一,嶺南古典私家園林建築,始建於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創始人為官至江西按察使的東莞博廈人張敬修。前人贊為“可羨人間福地,園誇天上仙宮”,園內亭台樓閣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樓、可軒、可堂、可洲……故名可園。
可園臨湖、傍江、風光幽雅、設計精巧、佈局縝密、以小見大,把住宅、客廳、別墅、庭院、花園、書齋,藝術地融合在一起,在2204平方米土地上,亭台樓閣,山水橋榭,廳堂軒院,一應俱全,被譽為“嶺南近現代花鳥的搖籃”。
這裏交通便利,停車方便。趁着端午假期,不妨帶上家人輕鬆一遊。
厚街:海月岩公園
海月岩公園位於厚街湧口村金牛山,是東莞著名龍舟競賽勝地。每年端午節期間,園區內都會舉辦龍舟節,進行龍舟競賽活動。
海月岩公園佔地面積300多畝,是東莞老八景之一。蟹殼巖上刻有“海月岩”三字,為宋紹二年(1132年)刻,巖下有一石井,曾有“海上風帆落井中”之説。裏面有氣勢雄偉的三清殿、金碧輝煌的海月殿、綠水盪漾的海月湖和迂迴曲折的九曲橋,是遊人休閒、清心養神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