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黔蜀要道上 一個因鹽而興起的千年古鎮 被譽為“絕壁上的音符”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休閒

導讀:

説到重慶,這座“網紅”城市,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的是每逢節假日人滿為患的“中國版千與千尋”——洪崖洞;還有就是在各大短視頻爆火的高難度挑戰——奧陶紀以及輕軌穿樓而過的李子壩輕軌站;乘坐長江索道一覽嘉陵江及兩岸的風景,也是重慶旅遊必打卡地景點。重慶的網紅景點實在是多不勝數,説到重慶聞名的古鎮的話,那麼始建於宋代,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磁器口古鎮毋庸置疑的成為眾多遊客重慶旅遊目的地。其實在重慶還有一個古鎮,遠離城市喧囂,坐落於黔蜀要道上,在烏江與阿蓬江交匯處,是一個因鹽而興起的千年古鎮——龔灘古鎮。

龔灘古鎮位於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西部的鳳凰山麓,烏江和阿蓬江交匯處的烏江東岸,與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隔江遙遙相望。龔灘古鎮深藏於雄秀的烏江與險奇的阿蓬江之間的峽谷之中,三面環水,兩條江的岸邊是崇山峻嶺,古木參天,是烏江流域上的眾多險灘中難得的一處風水寶地,素有“千里烏江,百里畫廊”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之美譽。

龔灘古鎮深藏於烏江與阿蓬江交匯處的峽谷之中,是烏江連接重慶的黃金口岸,自古裏來就是便是烏江流域乃至長江流域的貨物中轉站,也是古時川、黔、鄂、湘客貨水運和陸運轉運動中心,是古時黔蜀要道上重要門户,因此素有“黔蜀要津”之美譽。

龔灘古鎮源自蜀漢,置建於唐,距今1700多年的歷史。最初的龔灘古鎮像是養在深閨無人識的姑娘,宛若世外桃源般的存在。後來隨着川鹽的興起,這裏水陸交通的便利是川、黔、湘、鄂客貨重要的中轉站,在那個“鹽比黃金貴”的年代,鹽商們接踵而至,在清朝光緒年間,清政府更是在龔灘設四川鹽務總局,開鑿纖道,加強官鹽的貿易往來。依附着食用鹽為主的客貨水陸轉運,催生了很多就業的機會,拉縴的縴户、背鹽的勞工、開鹽號的鹽商,還有客棧和酒店等等,車水馬龍,龔灘古鎮逐漸發展成為烏江岸邊,一個以鹽為主體的商賈林立的千年古鎮,龔灘古鎮也因此成為一個“因鹽而興起”的古鎮。

古時的交通以水運和陸運為主,“黔蜀要津”的龔灘古鎮作為川、黔、鄂、湘客貨水陸轉運的中心,成為當時遠近聞名的“錢龔灘”,風光一時無二。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公路、鐵路、航空等等交通更是飛速的發展,建於險灘之上、刀刃絕壁之下的龔灘也失去了客貨水陸轉運的中心,退去昔日的繁榮的光環,漸漸的歸於迴歸平靜。但是作為“因鹽而興起”的龔灘千年古鎮,在1700多年的歷史風霜中,依然完整地保存至今,也是烏江岸邊,崇山峻嶺之中保存完好的一座千年古鎮,其最具特色的吊腳樓和青石板街在歷史變遷與磨礪中完好的保存下來,成為龔灘古鎮“兩大奇絕”。

漫步龔灘古鎮,一條長達兩公里起伏不平,蜿蜓崎嶇的老街,全是由一塊一塊年代久遠的青石鋪成。最初的青石是有稜角的,隨着龔灘古鎮因鹽興起,這裏商賈雲集,車水馬龍,代代相傳的縴夫和背鹽的勞工,在歷史的長河中是他們把原本凹凸不平的青石磨得光滑玉潤。經過千百年的歷史發展和變遷,龔灘古鎮保存下來完好的古建築並不多,青石板街就是其中之一,它的青幽如玉就是龔灘古鎮古時商賈雲集的輝煌歲月的最好記載。

青石鋪就的老街,兩邊林立的便是懸空托起氣勢恢弘的土家吊腳樓羣。龔灘古鎮的吊腳樓最早是從南宋時期修建,一直延續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這裏的吊腳樓堅持着最早的建築格局,選用杉木長柱或硬雜木將屋架托起的木結構,普遍有二至三層,樓下一層會堆放雜貨用的,樓上則是用來居住,是典型的土家族建築。青石板街一側臨烏江而立的吊腳樓羣,推開窗便可以一覽“千里烏江,百里畫廊”之美景。

古色古香的青石板鋪就的老街和保存完好的木質吊腳樓,被讚譽為“絕壁上的音符”,更是成為一代國畫大師吳冠中著名國畫《老街》中的原型地,在他心中,這裏“是唐街,是宋城,是爺爺奶奶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