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故宮的影像在社交網絡上再度刷屏。
梨花風起,牆紅柳綠,紫禁城又上新了滿園春色。
眼看就要錯過與它春天裏的約會。
故宮博物院特意對閉館的故宮,進行網絡直播,瞬間就上了熱搜!
據北京日報統計,僅央視新聞的抖音號在線觀看人數就超過 1 億!
通過鏡頭,看着 600 歲的故宮依舊在陽光下昂然着,讓人內心振動。
作為全人類的文化瑰寶、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越是在災難面前,故宮越能讓人體會到文化帶給我們的力量。
雕樑畫棟、堆金彩畫、稀世珍寶、匠人工藝……它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結構建築羣,有超過 186 萬餘件(套)文物。
對歷史迷來説,百萬件文物的背後,是無數件影響現代的歷史大事;
對建築迷來説,這裏是世界級別的宮殿建築羣;
攝影愛好者來説,紅牆金瓦、萬重門,一步一景都是中國美;
故宮像一座時刻發光的燈塔,讓中國人在輝宏的歷史和文化中,汲取養分和力量。
而今年,已經是紫禁城建成 600 週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 95 週年。
見證 600 年歲月流轉,沉澱 600 個寒來暑往。
位置:二樓文學
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故宮藝術的典藏讀本
了不起的中國古物,説不盡的華夏曆史,再現一段文明的營造之美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力薦,收錄故宮及海內外博物館近百幅高清詳圖
關於“古物”,祝勇這麼説:
我把這些物質稱作“古物”,而不是叫作“文物”,正是為了強調它們的時間屬性。每一件物上,都收斂着歷朝的風雨,凝聚着時間的力量。
關於“美”,祝勇這麼説:
美不是奢華,不與金錢等值。美,是一種觀念,一種對生命的態度,是凡人的宗教,是我們為煙火紅塵裏的人生賦予的意義。瞭解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古物之美。
位置:二樓文學
故宮中豐富的書畫藏品,是祝勇探索歷史時的直接對話者。 諸如,李白,有千百首流傳於世的詩句,卻唯有一幅書法真跡《上陽台帖》流傳至今。作者曾多次想寫寫他,才終於落了筆。
他的詩句越是真切,他的肉體就越是模糊。他的存在,表面具象,實際上抽象。即使我站在他的腳印之上,對他,我仍然看不見,摸不着。
只有那幅字是例外。它的筆畫迴轉,通過一管毛筆,與李白的身體相連,透過筆勢的流轉、墨跡的濃淡,我們幾乎看得見他的手腕的抖動,聽得見他呼吸的節奏。
祝勇寫蘇軾、寫李白、寫蘇東坡,又忍不住空間有限的藏品間裏跳出來,踏上了追尋歷史古蹟的路。 佇立在古蹟之前,彷彿滄海桑田變幻一瞬間,古時月明照跟前。
歷史之所以迷人,就在於它看似是一條平鋪直敍的線條,但只要你有心,就能挖掘出更深、更廣、亦更鮮活的印記。
況且,一想到,在同一片天空下,曾有豪邁書法揮灑、浪漫詩篇寫下、或是硝煙起、歌聲揚,又有誰能止住心頭的熱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