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作者|羅山行者戴建達7月17日是在泰順療養的最後一天,不想讓睡眠辜負了泰順的美景。清晨五點半,約上六個同伴從香洲開元大酒店出發,騎着單車去遊附近的名不經傳的交垟土樓。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夏晨的涼風推送着我們,輕盈地騎着單車到達了目的地。學會騎車不久的萍姐第一次騎這麼遠的路程,興奮之感溢於言表。不遠處一座座黃牆黑瓦的古建築羣赫然在目。懷着急切的心情靠近,房屋與水塘田地交錯,構成一幅典雅的田園詩畫。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土樓的房前屋後都種着滿池的荷花,層層疊疊的荷葉,滾動着清晨的露珠,典雅的荷花高貴的開放其間,開的逼眼又淡雅,熱烈又樸素,彷彿把這滄桑的土樓院落擠置於歲月的深處。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同去的女同事們歡呼着奔向荷塘,擁抱着開得最燦爛的荷花,擺動身姿先臭美一番。沉浸於荷葉間,似乎忽略了土樓的存在。一會兒探首去聞聞花香,一會兒消失在荷葉中,一會兒以燦爛的微笑與荷花競豔⋯⋯不由得想起王昌齡的《採蓮曲》: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此情此景,不知王昌齡先生的詩所表達的是否正是這樣意境。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我對荷花的熱衷程度一般,更關注的是那古色古香的土樓。黃黃的泥牆,黑黑的屋檐,矮矮的石欄,古樸的迴廊⋯⋯似乎在訴説着它曾經的歷史滄桑。從斑駁的木牌上我瞭解了交運土樓鮮為人知的歷史背景:這是泰順縣首座土樓建築,建於咸豐八年(1858)夏,太平天國石達開部攻克處州(今麗水),並佔領了雲和、景寧等地,逼近泰順,民心惶遽,紛議遷徙。為保護數代人創下的家業,該村曾氏家族運用福建土樓建築技藝,着手建造了一座迴廊式的方形土樓。土樓內為樑架結構,外牆用泥土夯成厚約1米的土牆,牆底部砌塊石,周邊挖護樓溝,內部天井建一口大井,底層設糧倉。

一旦發生戰亂,全族可藏身土樓,憑藉土樓的堅固和足夠的糧食和水,可在一定時間內抵禦來犯之敵。交垟土樓後便是交垟古村落,2003年列為泰順縣第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2005年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我脱離團隊,一個人漫步穿梭於土樓間的鵝卵石道間。那一塊塊光滑的石子,一垛垛粗糙的土牆,一片片黑色的屋瓦,還有那古樸的木門與橫樑,一下子好像都有了歷史的温度,彷彿在你眼前彈奏出一曲芬芳的心音。我駐足,坐在灰黑的矮石牆上,掃視着土樓全景,慢慢地陷入了沉思。縱然百年過去,那低矮的土樓在周圍大廈的映襯下依然顯示着歷史的風骨,如今在這夏日茂盛的田田荷花點綴與小池的陪伴下,顯得活力十足。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清晨,陽光斜暉瀉下,站在光影斑駁的土樓邊,聞着淡淡的的荷香,讓人恍如隔世。一池荷花,一座土樓,一落古村,一個小城,給我們做了一次驚人的展示。它們組成了幾個最普通的音符,彷彿譜成了一曲芬芳的心音,在我們內心迴盪!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1 字。

轉載請註明: 在泰順交垟土樓,聽一曲芬芳的心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