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代夫位於印度洋上,是一個羣島國家,組成馬爾代夫的島嶼數量超過1190個,是真正的“千島國家”,整個羣島呈南北走向,分佈在廣闊的印度洋洋麪上,南北距離大約為820千米,分佈在總面積超過9萬平方千米的廣闊大洋上。不過,組成馬爾代夫的眾多島嶼,從分類上來看都屬於“珊瑚島”,是由於熱帶地區生活的珊瑚蟲經過億萬年的不斷努力,通過珊瑚外骨骼堆積而形成的島嶼。
一般來説,珊瑚島的面積通常都比較小,而且海拔較低,所以馬爾代夫雖然擁有1000個以上的島嶼,但是陸地總面積僅為約298平方千米,是亞洲陸地面積最小的國家。在馬爾代夫的眾多島嶼中,大約只有200個左右的島嶼上有人居住,全國總人口約為44萬人。那些有人居住的島嶼,大多是面積為1至2平方千米左右的小島,所以在馬爾代夫的各個島嶼上你可以很輕鬆的環島一週,汽車這種交通工具對於馬爾代夫來説是不合時宜的,馬爾代夫的交通主要依賴海運和空運。
馬爾代夫是一個陸地資源的小國,但是是一個海洋資源的大國,包括海洋漁業資源、海洋空間資源、海洋礦產資源等等。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馬爾代夫依託海洋,主要的發展也是要依賴海洋,除了漁業捕撈等傳統產業之外,利用位於廣闊大洋中的優越位置和優美自然風光,旅遊業也逐漸成為了馬爾代夫的支柱產業,這種熱帶海島風光對於中高緯度地區國家的人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目前馬爾代夫大約有135個島嶼已經開發為了旅遊島,旅遊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佔比超過四分之一,而且還在繼續提升。
馬爾代夫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距離南亞、東南亞、西亞和非洲地區都相對較近,地處印度洋的心臟地區。不過,馬爾代夫的發展也有許多的制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淡水”資源不足,由於陸地面積小馬爾代夫的水資源十分匱乏,主要依賴海水淡化來獲取。馬爾代夫的首都馬累,是世界上最擁擠的首都,島嶼面積約為1.5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14萬人,人口密度高達10萬人每平方千米,淡水主要依賴於海水淡化。
第二個方面是“海平面上升”威脅馬爾代夫,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而馬爾代夫的眾多島嶼海拔很低,將來恐遭滅頂之災。為此在,巴黎氣候大會期間,馬爾代夫內閣還專門在海底召開了一次內閣會議,以反映海平面上升對馬爾代夫的影響,希望引起全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