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黃鶴樓“故居”

黃鶴樓經歷了搬遷,它的“故居”在哪裏?1月16日,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黃鶴樓,尋訪它的“故居”。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223年)。當時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一統,該樓逐步演變成為觀賞樓。

由於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最後一座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毀於光緒十年(1884年)。遺址上只剩下清代黃鶴樓毀滅後唯一遺留下來的一個黃鶴樓銅鑄樓頂。

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1981年重建黃鶴樓時,選址在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峯嶺上。

沿着黃鶴樓大門,來到武漢長江大橋橋下,一塊石頭上寫着黃鶴樓三個字。遙想當年,唐朝詩人崔顥站在黃鶴樓上遠眺美好景色,弔古懷鄉。七言律詩《黃鶴樓》流傳至今,黃鶴樓也因此名揚天下。

如今,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京廣鐵路的列車從樓下呼嘯而過。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黃鶴樓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5 字。

轉載請註明: 尋訪黃鶴樓“故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