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是由“猴子”演化而來的,更加準確一點説,人類的祖先是南方古猿,經過數百萬年的演化,最終腦容量增大,變成了人。
不過,在人類漫長的舊石器時代裏,人類的生活方式其實和動物們之間的區別並不大。和動物們一樣,古人類也過着在大自然中覓食的生活,採集植物的根莖、果實,或者是通過工具來進行狩獵。
令人不解的一點是: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人類早已經崛起站在了地球食物鏈的最頂端,也就是説,地球上的生物,無論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事實上它們都可以成為人類的食物,但是人類卻從來不吃食肉動物,這又是為什麼呢?
為何人類從來不吃食肉動物?
其實,人類也不是沒吃過食肉動物的肉,但這已經是非常古老的事情了。在人類演化早期,當人類學會使用火後,人類就開始通過放火燒山的方式,來一次性獲得很多的食物,畢竟一些動物來不及在大火中逃生,只能被活活燒死,然後變成人類的食物。
這就導致被燒死的動物除了食草動物之外,還有很多食肉動物,所以,人類在早期還是吃食肉動物的肉的。但是,伴隨着人類的演化,人類很快意識到,自己不應該通過這種野蠻的方式來獲取食物,這個時候,人類的攻擊也工具也變得更加豐富了,人類開始了另外一種行為——狩獵。
在狩獵的過程中,最好對付的,就是那些食草動物,它們性格普遍比較温順,不會像食肉動物那般兇猛,可以更容易被獵殺,自然,人類也就會選擇食草動物作為捕獵的對方,不會去想要對付可怕的食肉動物。
而且在自然界中還存在着這樣一個規律:越是處於食物鏈底層的動物,它們的數量就越多,比方説微生物、昆蟲、軟體動物等等,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供養上層的動物,可以確保食物鏈的穩定運行。
所以,人類作為食物鏈的一環,自然也就不可能去捕獵食肉動物,而是將主要的目標放在了食草動物身上了。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富集效應”,導致越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它們體內積攢的毒素就越多,所以,人類如果是以食肉動物為食,這樣一來,人類就等於是“服用毒藥”了,人類這麼聰明,自然是不會這麼做的。
什麼是“富集效應”?
簡單來説,就是食物鏈最底層動物們體內的毒素,會伴隨着被食物鏈上層動物們的逐層捕食,在上層動物們的體內不斷堆積,最終危害到食物鏈頂端生物的健康。
當然,這種情況在人類崛起之前並不存在,或者更加準確一點來説,在人類啓動科技革命之前並不存在,因為在過去的200多年時間裏,人類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進入自然界,各種放射性物質、化學污染物、合成農藥、塑料垃圾等等,這些都成為了對於自然生態破壞力最強的污染源。
所以,由於人類污染物在生物體內堆積,自然也就產生了“富集效應”,食肉動物體內的污染物濃度也要比食草動物的污染濃度更高。
舉個例子:這段時間,微塑料垃圾多次被報道,因為研究者發現,它們已經無處不在,而且入侵人類的身體,同時在食物鏈“富集效應”的作用下,一層層疊加,最終入侵整個生態系統,如果人類是以食肉動物作為食物的,那麼,也就意味着,人類從食物中獲得的微塑料更多,對於人類的危害也要更大。
另外,研究者還表示,人類之所以不以食肉動物為食,還與它們不好馴化有關,畢竟當人類進入到舊石器時代末期的時候,人類就已經開始馴化、飼養動物了,顯然,食肉動物的成功率並不高。
食肉動物為何不好馴化?
答案很簡單,因為食肉動物野性太強、很難捕捉,在捕捉的過程中也很容易受傷甚至是喪命,再加上人類本身數百萬年的食譜中,就一直沒有將食肉動物作為捕食的對象,自然也就不可能去為了馴化它們,而冒險去進行捕獵了。
看到這裏,可能一些朋友會説,狗不就是人馴化了狼,而獲得的“朋友”嗎?事實上,一直到今天,究竟狗是不是由狼演化而來的,還需要進一步去考證,這個説法不過是一個主流的“猜想”罷了。
而就算是人類真的馴化了狼,導致它們變成了狗,也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決定因素,並不在人類身上,而是在狼的身上,因為根據現代研究認為,狼之所以被馴化,是因為它們想要從人類的身上獲得更多的食物。
此外,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在人類馴化動物的過程中,成功被人類馴化的動物,大多滿足一下幾點:性格温順、生長週期短、繁殖量大、繁殖週期短、不容易受精。
由此可見,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可以被馴化的,人類用了上萬年的時間,也不過馴化了20多種的動物,其中真正被人類普遍馴化的,也不過是“馬、牛、羊、豬、狗、雞”,這6種家禽/家畜。
所以,拋開狗到底是不是由狼演化的問題不談,單看其它被人類馴化的動物,顯然都是食草動物,而且人類馴化食草動物都非常困難了,想要馴化食肉動物勢必會更加困難了。
當然,如今由於人類的活動影響,即使食肉動物沒有被人類馴化,它們也意味人類的出現而面臨着很多生存危機,這其實也算是人類對於它們的另類馴化吧,你覺得呢?歡迎留言,説説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