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黟祁三縣交界處的長豐村,榔木嶺環抱,是清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狀元吳信中的故鄉。長豐地名寓意好,旱澇保收,故省內有個長豐縣,休寧有個長豐村。
當下的封面大氣。一座高達4.8米的地名新村標站立在大路旁,進而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
長豐輝煌過,可惜如今古蹟大多被毀。水運時代,長豐是受青睞的,率水最上游碼頭溪口與橫江最上游碼頭漁亭間的中點,翻越長豐嶺與貴嶺可達。那時商貿發達,店鋪林立,經濟繁榮,村中吳姓和朱姓,都是名門望族,實力雄厚,崇尚讀書,書香濃郁,人才輩出。但太平天國的一把戰火,把長豐的許多深宅大院付之一炬。走在五充巷內,你會發現那些牆角和牆基上,還殘留着多少戰火煙燻火燎的遺蹟。
不過,長豐村實乃藏龍卧虎地。改革開放初期,村中就出了不少大學生,其中王益軍、吳勇強兩青年才俊,分別考取北大和清華,在這窮鄉僻壤,那是何等了得,在鄉人眼中是龍鳳投胎。
説吳信中是長豐人,這點是有確切證據的。道光年間的《休寧縣誌》中就有記載:嘉慶年間,汪由敦之子汪承霈秉承父親遺志,主持重修休寧會館,吳信中就參與其中,還寫了篇《休寧義園記》。村裏吳氏出了四名進士,朱氏不甘落後,也出了四個。
長豐的變化,是近十年間的事。前任書記曹新年,作為領頭雁,為人誠實,一步一個腳印。村口的圓門洞一帶,當年因為不懂自然規律,隨意裁彎取直,結果卻成了水澇之地。曹書記帶領大家爭取資金,恢復原貌,這一水患消除了。
在脱貧攻堅的日子裏,村裏是沒日沒夜地忙,想盡辦法為村民排憂解難,種植虎杖,如今已是蔚然一片了,發展山羊養殖,探索失敗,改建村中老茶廠,禁止毒魚電魚等方面,曹書記等人,確實花了不少心思,在點點滴滴地進步。
羣雁高飛頭雁領。這兩年美麗鄉村建設,曹書記和現任的胡香鳳書記、駐村工作隊等一班人,都是黨建引領,一心為公,全身心地撲在村莊的建設中,為長豐的發展殫精竭慮。因地制宜,拆除無用建築,建築籬笆牆,鋪設污水管道,修繕破碎路面,新增健身休閒廣場等,讓老百姓感覺舒心開心。
其中,讓曹書記等人最上心的,就是村中文化挖掘,因為他們懂得這是長豐特色之特,是長豐村的靈魂。為了挖掘史料,曹書記和外地宗親聯繫,特別是為修復吳信中狀元墓,村裏一班人到附近考察,並在2021年秋天,特地邀請了市社科聯原主席陳平民先生、黃山學院徽學專家方利山教授以及部分吳姓專家,來長豐進行實地考察,眾人獻計獻策,提出真知灼見。正因為細心、用心,所以該村建設過程中能尊重歷史,尊重村民,保護村莊肌理,確保村莊不走形。狀元墓的修復,基本符合清朝官員墓制建設特點,基本原汁原味。“五水歸堂”本是村中勝景,這次重新恢復。對森桂橋等古石拱橋進行了加固。正是這份敬畏,才會出精品,讓人記住鄉愁。
那天,長豐出生、長豐長大,後因工作遷居外地的吳永晏先生走在家鄉的街巷,家鄉的變化讓他感慨日新月異。當他走進以前居住過五充巷時,腳踏在狀元老宅遺址上,摸着那高高的牆角石,一邊絮絮地敍説往事,心裏感慨萬千;又來到剛剛修復完成的狀元古井旁,舀起清澈的井水,喝着那甘甜清涼的井水,76歲的老吳,忍不住淚水漣漣,豆大的淚珠滾落而出,那是一份濃濃的,化不開的鄉愁啊!
汪紅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