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普遍的月薪大概30元左右。不過當時物價很低,有工資收入的家庭是惹人羨慕的,農民只能按“工分”計酬勞,一年也分不了幾個錢。
五六十年代的農村風貌
1963年,山東省煙台地區黃縣西松嵐村一個姓林的農民賣了一些差點被燒掉的“柴火”,得到1800元“鉅款”,轟動了鄉村。對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來説,這簡直是天降驚喜。要知道,當時蓋三間平房的花費也不過1000元左右。
老林賣掉的東西里有一件國寶級文物。他是如何得到的呢?事情還要從40年代説起。
1947年,華東野戰軍鞏固了山東戰場的勝利,膠東地區開始進行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地主老財的土地被分給貧苦百姓。
配圖
老林曾是黃縣鉅富“丁百萬”家的一個長工。丁家人當時已經跑了。説起“丁百萬”丁氏家族,當年無人不知,名震海內外。開當鋪起家的丁氏家族世代重視讀書、做官,亦官亦商,在清朝出過140多個五品以上的官員。其家族的當鋪、錢莊生意做到全國11個省,資產數千萬兩白銀,是公認的“山東首富”。
黃縣就是如今的龍口市。膠東地區土地改革開始之前,匆匆跑路的丁家人留下了黃縣規模宏大的宅邸,房屋有三千餘間,還有大量來不及帶走的財物,被百姓們分了。
主人都跑了,林長工被迫“下崗”回老家。老婆發現他兩手空空回來了,質問道:“別人都分了東西,你怎麼什麼也沒拿?”憨厚的老林只好説:“東家平日對我挺好的,不好意思拿他東西。”老婆怒道:“你真傻,你不拿,別人不是照樣拿走。”
龍口丁氏故宅
老林想想也是,又去了一趟黃縣的丁家宅子。可是值錢的東西早就被掃蕩一空了,老林轉來轉去,只在一個院子裏找到兩大捆舊字畫,可能別人沒有發現,或者不屑於拿。老林就拿走了這些東西,這是他唯一的收穫。
回去後,他又被老婆訓斥一頓:“你隨便搬個傢俱,就算拿個瓢子也有點用,瞧你拿的這兩捆子破爛,當柴火燒都不好使!”老林作聲不得,那字畫是裝裱過的,的確不適合當柴火。沮喪的老林隨手把這東西丟在了閣樓上。
配圖
轉眼十多年過去,老林本來都快把這事兒給忘了。有一次看熱鬧的時候,他才想起來那兩捆舊字畫。
回到1963年。當時煙台地區博物館的負責人之一、文物專家李經章時常下鄉收古董。有一次,李經章到黃縣一户原國民黨軍官的家裏購買字畫,引來了圍觀人羣。剛好老林也在看熱鬧,想起了自家閣樓上的東西。他問專家説,你們還要這東西嗎,我家裏也有兩捆。
李經章略感奇怪,一個農民家裏怎麼會有字畫。不過他還是跟着去了。沒想到的是,他在老林家發現了寶貝。
如今的煙台市博物館
老林取下那兩捆落滿灰塵的字畫,李經章打開一看,好傢伙,總共有70多幅。頗有鑑賞能力的李經章發現裏面有不少好東西,喜出望外。為了穩妥起見,他希望把字畫拿回煙台鑑定一下,再付給老林報酬。老林很爽快地揮揮手説:“如果國家需要,只管拿走,不用給錢,反正我留着也沒用。”
這些字畫被送到硯台仔細鑑定之後,專家發現其中有50幅都比較有價值,最珍貴的是清朝“揚州八怪”之首金農的傳世珍品《古佛圖》。李經章很高興,申請到了1800元財政經費,專程送到老林的手裏。老林非常感動,連連説道:“真沒想到,兩捆柴火值這麼多錢!給得太多了!”
古佛圖局部
消息傳開,村民們也很感動,認為公家辦事“夠意思”。
那副《古佛圖》為什麼在丁家呢?原來,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丁氏家族的濰縣首富丁善寶重金購得了著名的濰坊古典園林十笏園,十笏園是明朝嘉靖年間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又改稱“丁家花園”。《古佛圖》最初就收藏在十笏園中,後被丁家人收藏在黃縣宅邸。最終機緣湊巧,經老林之手,到了煙台博物館。
上世紀60年代,著名的文物鑑賞家張伯駒先生在原煙台地區博物館見到了《古佛圖》,驚喜之狀溢於言表,連連説道:“了不得!了不得!世界第一!世界第一!”原來,張伯駒已經尋找這件稀世珍品40多年,以為它已經流失海外,沒想到完好地保存在煙台。張伯駒又連聲説:“萬幸!萬幸!”
《古佛圖》後被國家書畫鑑定組確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境展覽。2012年,煙台市博物館評選出“十大鎮館之寶”,其中就有這件國寶。
參考資料:《國寶曆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