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探秘,北魏孝文帝為何要傾一國之力,修建雲岡石窟?
翻開中國厚重的發展史,會發現在燦若星河的五千年文明中,山西曾經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在中國一直流傳着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説法,古往今來,山西作為邊關要塞一直被歷朝歷代的君王所重視,時間流淌到北魏時期,孝文帝甚至傾注一國之力來修建雲岡石窟,這中間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在蕭瑟的冬季,我來到了山西大同,慕名探訪聞名已久的雲岡石窟,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四大石窟知名度最高,分別是:莫高窟(甘肅 敦煌 )、雲岡石窟(山西 大同 )、 龍門石窟 (河南洛陽)、 麥積山石窟 (甘肅 天水 ),這四大石窟都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這些年不斷在路上行走,除了麥積山石窟外,其他的三個石窟我都有到達。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石窟,雲岡石窟的規模讓人歎為觀止,整個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石窟羣主要分為三個時期修築而成,通過形態各異的雕像,這裏清晰的記載了一個輝煌繁華的北魏時代。
雲岡石窟一共分為三期,前期主要是曇曜五窟,揭開了雲岡石窟開鑿的序幕,到了中期,才是雲岡石窟最輝煌的時期,雲岡石窟修築的時期,是北魏遷洛以前的孝文時期,也是北魏最穩定、最興盛的時期,當時的孝文帝不惜傾注一國之力,來修建雲岡石窟,這中間又是什麼緣故呢?
雲岡石窟修建的年代要追溯到1500年前了,北魏王朝作為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擁有着璀璨的佛教文化,山西大同古稱雲中、平城,當時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一個王朝想要穩固發展,領導者就要從統治階級舊有的思想武庫中尋求出路,如果大家對歷史有研究的話,就會發現,這個規律自古皆然。
歷史上記載,北魏開國諸帝,皆為佛、道並奉後來出現廢佛的事件,一直到了文成帝即位,下詔復法,佛教才以更大的勢頭髮展起來。文成帝復法的直接結果,便是雲岡石窟的大規模營造,後來,到孝文帝遷都前,皇家經營的所有大窟大像均已完成,歷時40餘年,這就是我們如今看到的盛大的石窟建築羣。
從外面看雲岡石窟,經歷1500年時光的風雨侵襲,依然保持着挺拔的姿態,不得不佩服古人當時的建築工藝。 2001年的時候,雲岡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不同時代呈現着不一樣的風格,北魏時期的佛像內容繁複、雕飾精美的雕刻藝術特點,在如今看來仍然充滿了視覺震撼,中期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長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後室,壁面佈局上下重層,左右分段,窟頂多有平棊藻井。造像題材內容多樣化,突出了釋迦、彌勒佛的地位,對於石窟文化感興趣的旅遊愛好者,在參觀之前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資料,現場觀看的時候會更有感覺。
雖然整個雲岡石窟保存得都相對完整,我們還是可以看有破壞的痕跡,除了自然風化,還有人為破壞,不過近代進行了五六次大規模的修復,才有了我們現在旅遊愛好者看到的相對完整的石窟。一公里的長度,遊覽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參觀石窟的時候,最好認真聽導遊的講解,才能更好地去了解一段歷史。
跟着世界文化遺產旅遊,去探尋漫長時光背後的歷史故事,也是旅遊的一種方式,山西還有很多名勝古蹟值得我們去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