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鈞陽宮 歷史訪談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休閒

文:潘天棟 張中安丨圖:網 絡
七律
聞名廟觀數鈞宮,
始建先於夏禹城。
古剎雄威揚赤縣,
香燭鼎盛越東京。
碑碣銘刻天官撰,
殿宇傳習太上經。
據地方圓千百畝,
莘莘道侶滿園松。
在禹州市方圓幾十裏,一直都在流傳着“先有鈞陽宮,後有禹州城”的傳説。為此事我曾多方追尋,並查閲了不少的歷史書籍,卻沒有得到真正的依據。我又訪問了的鈞陽宮村一些八十多歲的老人,這些老人們一提到鈞陽宮,無不感慨地説:“毀得太可惜了。”當問到“先有鈞陽宮,後有禹州城”時,老人們回答説:“很早都是這樣説的,具體誰也説不清楚,這廟太久遠了。”我讓他們介紹一下他們所瞭解的鈞陽宮是什麼樣的,親眼見到的和聽上輩人講的都可以説。多位老人描述得大徑相同。
傳説鈞陽宮為大禹所建,是大禹治水時辦公議事的地方。那時叫“濯龍宮”。禹治水成功後,舜封他為禹王,仍住在這裏,改濯龍宮為濯龍城。禹死後,他的兒子啓繼承了王位建立了夏朝。才在具茨山南的潁水岸邊新建了一座城池,搬遷到了那裏。那時説是“夏邑”,後改為“陽翟城”。
大禹濯龍宮(鈞陽宮)遺存
老人們説:聽上輩人們講,鈞陽宮在清朝中期還保留着三進門的大院落。分山門、正門和拜殿。
整個院子很深,頭道門稱山門,五六米高,是一座青石牌樓。門上正中刻有“天下第一宮”五個篆書大字,題款為漢代大書法家蔡邕。兩邊沒有圍牆,門外前方一里遠有一條大河,叫呂梁江。河源於登封,注入信陽地區的淮河。都説這條河是大禹治水時開鑿的瀉洪河。在清朝前期,河寬水深,百舸爭遊,檣桅如林。沿途大小埠頭似串珠,河如銀鏈,綿延數百里。
進了山門是一條比較寬闊的林蔭道。有一里多遠通向正門。林蔭道的左側是一片松樹林,右側是一座橢圓形的清水湖,湖名叫青龍池。湖畔合抱粗的柳樹有上百株。淺水的湖邊長滿了蘆葦,春夏一片碧綠,到了秋冬季節蘆花若雪似霞,湖中魚肥蝦豐。順着林蔭道往裏走,便是正門。正門上方高懸着一塊長方形匾額,上刻“鈞陽宮”三個正楷大字,為馬文升題。
穿過正門左側是一鐘樓,右側是一鐘樓。鐘鼓樓一丈六尺見方的底座,青磚白灰磊砌。上方四根圓木立柱支撐,八角琉璃瓦蓋頂。鐘樓北邊是一青磚紅石壘就的高台。台高五來,下面藏着一眼古井,説是禹王鎖蛟井。
和禹王鎖蛟井相對稱的右邊也有一方形建築,叫“風凰台”。説早年這裏有一株很大的梧桐樹,常有鳳凰棲息於此。這些都只不過是傳説。我認為禹王鎖蛟井是後人為紀念大禹治理洪水有功而建的紀念品罷了。還有人説原來的古鈞台和禹王瑣蛟井,都在鈞陽宮,經馬天官把它遷移到了禹州城內。
穿過正門再往裏走就是大殿了,也叫拜殿。拜殿的門屬第三道門。門上方掛有“大雄寶殿”匾額一方,説是清朝大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的手跡。高高的拜殿台上一門三洞,也就是三個過道。中間門洞寬大,兩邊門洞窄小。進門左右兩側塑有四大金剛像,一個個張牙怒目,好是駭人。
邁出大殿,院子左側是關帝殿,內有關雲長夜讀《春秋》坐像,像高八尺有餘,赤面長髯,關平、周倉持械站立左右,甚是威嚴。院的右側是“廣生祠”即“娘娘殿”。裏面端坐着:王母、土後、天妃、閃電、雲雷、瓊霄、碧霄、九天玄女、麻姑等十數位娘娘。一個個眉清目秀、端莊嬌豔。
再往裏走就是“三清宮”了,也就是三清大殿。三清大殿是鈞陽宮中的主殿,月台高,殿堂比拜殿還要高。月台正中置一青銅鑄大香爐,香爐直徑一米三,高一米五。門上方匾額刻有“三清宮”三個遒勁楷書大字,乃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所書。三清宮五間門頭,十米的屋深,三梁起架,九脊八坡的殿頂。外四角挑檐,房檐四周綴滿了風鈴,稍有風吹叮噹作響,甚是悦耳。
殿宇內供奉有三清大帝的坐像,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每尊像都有兩三米高。三清大帝四周還半蹲着四個大力士。大殿右側站着兩個持械的護殿將軍,威武雄健,目視前方,整個三清殿給人的感覺是莊嚴肅穆。四周的牆壁上繪有“八仙過海”、“藥王濟世”、“吳道子騎虎遊峨眉”等壁畫。一幅幅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三清宮門前左側是一長廊捲棚,裏邊整齊地排列着歷代名人雅士對鈞陽宮廟宇捐贈修復的碑碣和觀光遊覽的銘記石刻,大概有一百多尊。
大殿外三清宮的左前方還有幾尊歷史名人的碑碣。有唐朝開國名將尉遲恭敬德重修鈞陽宮的紀念碑一尊,有明朝元老吏部天官馬文升豎的重修鈞陽宮紀念碑一座。這兩尊青石大碑高達四米,碑頭上雕刻有飛舞的羣龍,碑座是兩個一米多長,零點五米高的青石雕刻贔屓,人們説是大龜。廟院拆除之後,此兩座大碑還一直保留到一九六四年。
過了三清大殿再往後走是“玉皇閣”,百姓説是“天爺閣”。玉皇閣匾額字為北宋大書法家米芾所題。玉皇閣在廟院中也是最高的建築。月台有兩米多高,月台下有三條磚圈拱形長洞,洞深四米,寬度三米,高兩米。三條洞分別供奉着藥王孫思邈、謀聖張良、醫聖張仲景。月台上建有兩層閣樓,底層供奉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像高兩米有餘,上層説是藏經閣。玉皇閣後邊是一空閒大院。足有四五畝大,裏邊滿園的松柏鬱郁森森,遮天蔽日,是多代道徒們所栽種。
由於鈞陽宮廟宇全部為琉璃瓦屋脊,房坡用彩色瓦扣成,遠遠望去整個鈞陽宮高低有致,層次分明,銀光閃爍,金碧輝煌,雄偉壯觀。可惜解放後當地政府重視不夠被拆除,用拆下的磚瓦木料,建了一所村民小學。
被訪者鈞陽宮村村民
潘復明 1921年生
潘二和 1928年生
潘清林 1928年生
張書陽 1921年生
李文典 1932年生
李次會 1938年生
陳兆祥 1932年生
王慶章 1929年生
王法旺 1930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