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裏的那抹紅

金秋時節,趁着國慶假期,我特意去了浙江省龍泉市寶溪鄉,一個神往已久的紅色革命根據地,重温烽火燎原的經典歲月。

綠水青山裏的那抹紅
浙江省龍泉市寶溪鄉溪頭村村口。彭洪/攝

一路上,山疊山,水繞水,秋天的龍泉如詩如畫。我們一行幾人入住在龍泉寶溪鄉民宿女主人家,據説,這裏户户是紅色的後代,寸寸是革命的土壤,一面面紅色標語在青山碧水間分外醒目,寶溪鄉位於浙閩邊際,被玉帶羣山環繞,生態優越,氣候宜人,是全市最偏遠的鄉鎮之一,同時也是革命老區。村民依山而居,村中溪水盈盈,遠山近水共一色,彷彿仙境一般。

藉着散步的機會偶遇民宿女主,她的一顰一笑中可以讀出憨厚與質樸,而她的言語間卻流淌着紅色的基調,透出謙遜與大氣。

當得知我在杭州從事紅色故事宣講工作時,她很認真地帶我參觀了附近所有的紅色文化舊址及博物館。寶溪鄉地處浙西南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粟裕六進披雲山、一家革命六烈士的事蹟至今留傳。溪頭村紅軍挺進師隨軍銀行、塘源村挺進師師部舊址分別被列為省級文保單位。1934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經過寶溪,寶溪鄉境內至今仍保留着眾多革命遺址,包括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指揮機關遺址,隨軍銀行舊址,溪頭戰鬥、飛雲山戰鬥、草鞋嶺戰鬥遺址,內高塘中共龍浦縣委誕生地遺址,塘源村金銘大院挺進師師部會議舊址,中共浙西南特委“高山會議”遺址,以及紅軍指戰員和中共閩浙邊委機關人員和武工隊員的隱蔽棚遺址等。在她的陪同與解説裏,我彷彿走進了一段風起雲湧的歲月,也感受到寶溪百姓對革命老區的忠誠與熱愛。

臨走前,我為她手工編了一條硃砂包掛,願這條美麗的中國紅為她的樸素大方增添一抹亮色,衷心希望這位紅色故里的“姐姐”在將來的日子裏,“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綠水青山裏的那抹紅
浙江省龍泉市寶溪鄉文化中心。彭洪/攝

在離開寶溪鄉回杭之前,我特意瞻仰了龍泉市革命烈士陵園,這也是龍泉市革命烈士紀念館所在地。園內松柏常青,綠樹掩映,環視四周,莊重肅穆,偶爾還能聞到丹桂的飄香。

青山綠水去無聲,往事風流數今朝。我靜靜地佇立在紀念碑前,向革命先烈致敬默哀,腦海裏浮現出許許多多英雄兒女的名字:秋瑾、張秋人、徐枚坤、裘古懷、龍大道、李碩勳、方誌敏、趙一曼……想起照片裏他們那一張張年輕又剛毅的臉龐。他們也曾是聰慧上進的學霸,風度翩翩的少年,他們也曾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是父母眼中的孩子;老師眼裏的牛娃;愛人心裏、夢裏的摯愛,孩子記憶裏的父母親……一想到如此年輕的生命就定格在歷史的某個瞬間,心裏不免有些刺痛……祖國不會忘記他們,歷史也決不會忘記他們!我深知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無數英雄先烈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想到這裏,心裏升起敬畏與感恩,我緩緩地彎下腰,深深地三鞠躬。

回杭的路上,想起《風雨家書》中的一段話:有些人,以温吞麻木的方式活到了100歲,他們的生命卻不過區區由春而冬,年復一年而已。有些人,鮮衣怒馬、若電光石一般一閃而逝,他們以青春的死亡,點亮歷史的某個至暗時刻,肉體泯滅,靈魂卻上升為時空裏久遠的星辰。

至今常常記起那夜,在龍泉寶溪,在那片綠水青山的農家小院裏,抬頭仰望星空,滿天繁星,星星點點,如為中華之崛起而前赴後繼的英雄兒女,永不磨滅!

(作者為浙江省新四軍宣講團成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22 字。

轉載請註明: 綠水青山裏的那抹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