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7月9日,歷時33天的2021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態補水結束,滹沱河、子牙河、子牙新河以及南拒馬河、瀑河、白洋淀、趙王新河、大清河兩條補水線路共627公里河道全線貫通,補水水量達2.21億立方米。
2021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態補水線路圖。水利部供圖
記者從水利部瞭解到,補水後,常年乾涸斷流的趙王新河、子牙新河、子牙河重現碧波盪漾,原死水河段水體流動性改善,水流再現。補水後,有水河長較補水前增加53公里,增加9%;形成有水水面面積約62平方公里,增加11平方公里,增加21%。
此次夏季補水,發揮了南水北調工程和當地水利工程的水資源配置作用,統籌調度丹江口水庫、白洋淀、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庫、安格莊水庫、旺隆水庫等,將汛前棄水通過河道有效補給到地下,為逐步修復華北地區河湖生態系統創造條件。
經初步測算,近1.24億立方米水量入滲回補到地下,約佔補水量的56%,填補了地下水虧空,涵養了地下水水源。與補水前相比,補水河道周邊2公里範圍內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0.33米,其中滹沱河沿線平均回升0.42米,大清河沿線平均回升0.1米。
經過補水,河道生物多樣性改善明顯。與補水前相比,趙王新河、子牙新河和子牙河在補水期間魚類種類數分別升高25%、33%和20%。底棲動物耐污物種比例明顯下降,生物羣落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優化。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