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美 太 石!

#隴南黨史學習教育#

古代“太”字同“大”,“太乙”指形成萬物的元氣,“太極”指宇宙的總和。也有人認為極度完美為“太”,故,仔細分析起來極大極美應為“太”。換而言之,“太石”即極大極美之石。

大 美 太 石!

康縣太石鄉周邊有三塊太石,一塊在西和縣的大橋,村前的河流叫太石河,石頭就在河邊,屬西漢水的支流。大橋的太石自古就是當地百姓極為崇敬之石,周邊百姓和部分西和縣城周邊的民眾常常把子女過繼給這塊石頭以求健康福壽。一塊在大橋和太石雍壩中間西漢水旁,也常有人祭拜。最重要的一塊在鞏家山廊橋不遠處,碩大極美的一顆巨石彷彿天神般矗立在棧道旁,下邊可以為路人遮風擋雨,上面還有古民居,據調查是古茶馬道上的客棧,名叫“大石頭客棧”。鄉治也因之而被稱為太石鄉,處於康縣境內太石河的河口位置。

太石鄉是康縣段茶馬古道的最西端,所轄僅十一個村,人口不足六千,在康縣的西北方向,西接西和通禮縣,北接成縣,南接武都。沿西漢水的古棧道遺址依然留在懸崖峭壁上,斑駁的石窠三三兩兩陳列在羊宮崖上,給專家學者們留下了可研可考的資源。據《武階備志》中描述,南宋時金兀朮進兵中原,曾派一支隊伍“自鐵山鑿崖而過”。太石山龐大的山系總稱為“鐵籠山”,古時曾稱之為“鐵山”“鐵籠關”,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所鑿的棧道就是茶馬古道重要遺址之一。特別是羊宮崖這裏的棧道只能通過一匹馬。如果茶馬販在這樣險要之處遇上,必定只能過一人。兩人要在此處商量好貨馬價錢轉讓給其中一方,並將自己的馬匹掀入滾滾西漢水打道回府,另一方則按原定計劃到目的地完成茶馬交易。

説到羊宮崖棧道就不得不提提昌河壩。經過羊宮崖往西不遠就到了昌河壩。據村裏老輩人講,在很久以前昌河壩原叫敞河壩,因為地處武都、西和、成縣和康縣四個縣接壤處,是個“四不管”的大沙壩,隴南方言中把沒人管的場所叫“敞的”,故稱此地為敞河壩,被稱作“昌河壩”的歷史並不太悠久。歷史上只要是不合理或者不合法的都有可能聚集在這裏,成了耍賭的、販煙的、躲難的、逃竄的、偷雞摸狗的等類人的安樂窩。昌河壩是古代主要的木材集散地之一,從武都、康縣販運來的木材,由當地人翻山越嶺不畏艱辛送到昌河壩賣給木材販子,再販賣到木材較缺乏的西禮縣和成縣一帶。

大 美 太 石!

現今從康縣到昌河壩要繞過一座大橋,橋是新建的,位於“犀牛望月”景點處。站在靠橋北側看江水,湍流翻滾,險惡無比;在漩渦最急處有一巨石,形如犀牛,目光彷彿穿越無窮盡的大山,極目眺望着山外邊的世界。

西漢水自昌河壩到鐔家河被叫作犀牛江,由來正出於此。當地還建有犀牛寺,在毛壩附近也建有一座犀牛寺,我想這些都是鄉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精神寄託吧。

柑柏是一個比較偏僻且有名的地方,因為民國末期這裏出了一位很難評價的人物閻俊山,確切地説是被定性為土匪的人。據説當時雄霸一方,地盤往北佔到了天水一帶,剝人皮剜眼睛十分兇惡,人人談“閻”色變,但他對窮苦大眾還是相當好的,經常用搶掠來的財物救濟方圓百姓,後來被國民政府誘殺。在閻俊山家鄉有一座山叫朝天嘴,形如朝天撇開的兩瓣嘴唇,再住溝裏有一大奇觀,便是五個險峻的山峯包圍着一座獨獨矗立的山峯,形成了五龍抱柱的自然景觀。面對此景,我能記起的一句話就是“頓開金鎖走蛟龍”,於是我認為這裏就是風水大師們所説的好風水,就是個出反王的地穴,便給同行者斷言此處就是閻俊山發跡地,如果有什麼留下來的財寶,應藏於此處。幾日後遇到原來在太石當過書記的胡進文,據他了解閻俊山被鎮壓後,所埋藏的金銀就在這個位置,但至今無人能夠找見。哈哈,神了吧?

大 美 太 石!

這兩年太石鄉趁全縣大搞美麗鄉村建設之際,把所轄的十一個村都建設得美麗無比,但唯獨柑柏最為美麗,不是因為出過閻俊山,而是鄉黨委、政府把農村當城市來建設,肯下功夫,肯花力氣,肯下本錢,把每個圪堖都打造成了精品,真正給老百姓修起了花園。太石距仇池古國最近,氐羌民族的烙印很深,傳承了不少古國文化,信奉的家神主要以白馬爺為主,是特有的白馬氐族文化特徵。有婚喪嫁娶吹嗩吶的習慣。遇上重大節慶,還會組織上百人的吹嗩吶活動,吹的都是流傳在康縣民間的小曲,如南橋擔水、十二大將、大前門等,喜事吹得口角生煙,兩臉泛紅,熱鬧非凡;白事吹得眉頭緊皺,雙目盈淚,肝腸寸斷。不管哪一種,都讓人覺得世事如塵土,人生如煙雲,讓人忘記了生活的煩惱,整裝待發,努力去尋找新的人生起點。

還有一個地方有必要一提,那就是雍壩。當地人叫雍(音 wen)壩,據推測應該是清雍正年間為避諱皇帝年號。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雍壩的鑄鏵工藝堪稱一絕,是歷史上馳名西北幾個省的產品,曾有不少文藝愛好者在文章中多次介紹過,這裏就不再累贅了。但值得説的是這裏有着鑄鏵質量最好的沙模,只有雍壩的沙質才能做出好的鏵模。

大 美 太 石!
大 美 太 石!

掛麪是太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茶馬人為了便於路途中攜帶食用加工的麪食品,已經申請了專利,註冊了商標。而今最為搶手的是空心掛麪,有白、柔、韌、勁、輕、薄六大特徵,老幼皆好,是康縣民間過年走親戚的主要禮品之一,到了年關,毛壩、太石一帶銷售最好的貨物必是掛麪。康縣有“掛麪不調鹽,有言在先”的説法,這與掛麪加工工藝有關,並不是掛麪不調鹽就能吃,而是提前就加鹽了。

其實大美太石有很多讓人回味無窮的東西,比如麻花、算盤梅子、花生等,最讓人感動的就是太石人的熱情、好客。我們一行二十餘人來到吃飯不太方便的太石,本打算中午吃點方便麪就行了,可沒有想到太石鄉黨委書記許剛犧牲了週末休息時間,從康縣趕回來給我們安排了工作餐,並安排鄉上的文化專員帶上我們一羣所謂的文化人走鄉躥户,還美其名曰“採風”。

文 / 鄧文德

作者/來源:隴南康縣發佈

大 美 太 石!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38 字。

轉載請註明: 大 美 太 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