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別樣風景丨天台:棲居寒山 拾得美景
天台·寒山神隱之旅:寒巖村-龍潭幽谷-龍溪研學基地-山頭下村-後岸村-大樣村-黃水村
行走在天台古村,寒山拾得的傳説彷彿一直在耳邊迴響。作為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的發祥地、唐詩之路的目的地,天台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稱。
寒山神隱之旅的第一站,我們來到天台的寒巖村。
寒巖村,坐落於天台縣龍溪鄉,始豐溪東岸,因唐朝詩人寒山舊時隱居此地而得名。到寒巖的遊人,多是為了賞荷。夏日千畝荷塘競相盛放,與周圍的遊步道、觀景亭渾然一體。如今,早已過了賞荷的日子,但沿着池塘邊的棧道緩緩而行,觀賞落日下的殘荷也別有一番風情。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秋末冬初深入寒巖明巖景區,漫步在山林間,似乎更能體會寒山詩中的意趣。
寒岩石壁陡直,山腹有西南向的巨洞,舊稱拊石洞。洞口靜卧着一塊大石,據稱是寒山、拾得舊時遊憩的磐石,稱為宴坐石。左右兩側懸崖天然形成的蟒蛇出動與烏龜上山景觀,稱為龜蛇相守。進入其中,巖壁上題有米芾所書的“潛真”二字與“寒巖洞天”等石刻,又別有一番洞天。
東鄰明巖,西依寒巖,寒石山上一組組奇巖異石所連成“十里鐵甲”——岩石羣高低起伏,狀如蟠龍,加上岩石呈鐵黑色,就像龍身上的鱗甲,從明巖至龍鬚洞近十里長,故而得名。
來寒石山遊玩,最好是在傍晚。夕陽西下,映照在岩石山林間,形成了獨特的“寒巖夕照”景觀。夕陽的餘暉穿透了原本繚繞在山間的霧氣,目之所及的叢林、岩石都染上了金色,讓人不由在此流連,不願離去。
如果喜歡登山,龍潭幽谷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越過重重艱難險阻,就能抵達一個全新的地界。深谷下的碧潭波光粼粼,楓林的落葉飄浮在水面,行走其中,如同進入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
沿着谷底溯溪而上,抵達龍溪水庫的大壩下歇歇腳。遠處的水杉林一片金黃、一片火紅,像火焰一樣在風中輕輕搖曳,這是隻有在山間才能觀賞到的景緻。
玩累了,不妨前往天台龍溪和合研學營地小憩一下。該營地位於天台縣龍溪鄉始豐源村,距縣城只需40分鐘車程,交通便捷通暢。內部設有住宿區、研學綜合區、用餐區、户外拓展區、露營區、農業生態體驗區等,規劃建築面積8000餘平方米。
天台龍溪和合研學基地還提供了豐富的研學體驗課程,以“自然密碼”“台嶽文化”“多彩田園”“生存拓展”為主題,融入當地和合文化、裏石門精神、寒山拾得傳説等。
同樣位於龍溪鄉的大樣村研學基地,也值得一去。在這裏,既可以體驗一把植物扎染、拓片、活字印刷、造紙術等傳統工藝,也可以體驗當下流行的真人CS、野外露營等活動。眼下,村裏貫穿南北的銀杏大道落下一地金黃,更是叫人心曠神怡。
到了晚上,可以選擇到街頭鎮後岸村的鄉居民宿歇歇腳。沿着桐街線向南行駛,車窗外風景變幻,神秀的天台山,薄霧瀰漫的始豐溪,而後岸村,就在青山桃林環抱的道路深處。
走進後岸村,村口的老式水車轉動不息,在村中緩步慢行,像是在畫中游走。後岸村已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民宿村,形成了獨特的“後岸模式”。
距離街頭鎮一公里,山頭下村的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200餘畝的黃茶園不僅讓曾經的荒山煥發生機,也讓當地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村民收入的增加,帶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長達3公里的紅色文化長城、800米的休閒步道、數百畝的“鯉語花香”花海園,都成為山頭下村的知名地標。
文化長城依鯉魚山而建,圍繞着黃茶園,兩側栽下銀杏樹、茶梅等,十分茂盛。現在來登長城最為適宜,銀杏葉落滿,風景格外宜人。遊客若住在山頭下村的民宿,還能開窗見綠、出門見景。
此行的最後一站,是龍溪鄉境內的黃水村。村子位於大雷山腳下,黃水溪蜿蜒流過,在村口與後坑溪相會,將黃水古村裹入綠水青山。
村莊古民居臨水而建,距今有1300多年曆史。村內仍保留有三台民居、葉氏宗祠、拱秀樓等歷史建築,以及上馬石、古井、舊馬槽、明代照壁等古蹟。行走在古村,時間變得緩慢,彷彿凝佇在一磚一瓦之間。
一根無形的線,將天台的村莊串連成一幅完美的畫卷。
藍媒聯盟·天台縣傳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