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之人都是為了達到覺悟,心靈獲得超脱,使自身無煩惱、苦厄,獲得自在。而有的人學了一輩子佛,仍迷迷糊糊,不知因果,也不知自己所學何為,“世法”和“出世法”搞得兩頭空,白學了半生的佛。
這種學佛誤區如何避免?佛學大師南懷瑾表示,一切眾生的根本大病在於我相、見思二惑,以至貪嗔痴等等,若去除不掉,修行就沒有真正得力。
南懷瑾先生説:“即心是佛,學佛需要信念,有信念才能發恆心,而學佛者最基本的信念就三個字:恭敬心。”
然後,生活中真正擁有恭敬心的人並不多。有的人以為自己是在用功修心,其實是坐在那裏貪圖清淨的感受;有的人覺得學佛很新鮮、好玩。
這樣學佛的人,都是沒有去除個人的種種疑惑和毒素,註定難以收穫,也不會持久,一遇障礙就會退縮,難以精進。而有恭敬心的人就能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因為恭敬心是人對佛傳法有感激、尊敬之心,產生對佛的恭敬,頂禮。
學佛者有恭敬心,才深知佛法得來不易,懂得珍惜機會,拋棄一切慾望雜念,認真修行,而不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態修行。
佛門常説,“心誠則靈”。誠不是覺得佛是萬能的,誠是深信佛法,恭敬佛法。如此佛法才靈,才能讓自己在修行中得見佛法,領悟記載的種種不可思議,最終覺悟成佛。
修行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要去驕慢之心?
南懷瑾先生説:“有恭敬敬畏之心,自己就清淨了。靈明心,無妄想心,全都現前。成佛成聖賢,都是由肅然起敬開始做起。”正如印祖在《與徐福賢女士書》中開示道:“吾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了無恭敬,則雖種遠因,而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矣。”
這句話告訴我們,學佛要有恭敬之心,不是為了讓佛看到自己,關照自己,而是從恭敬中,消除自己的罪業,增上自己得到福慧,若無恭敬心,則犯了驕慢之罪,惡果非常嚴重。
《妙法蓮華經》中,世尊對起驕慢之心的五百比丘尼説:“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起了驕慢之心的學佛者,以為得未己得,為證為己證,學佛入了魔道,還覺得錯的是別人,這樣的人修行越久,離佛越遠,註定無法成佛。
生活中的學習和修行都是如此,傲不可長,若是對自己要學的東西沒有敬畏之心,則心起驕慢,自以為是,從而讓自己產生盲目和懈怠的情緒,難有所獲。而內心存在敬畏,則能謙卑待人,謙卑待物,不被驕傲矇蔽自己的雙眼,專心於自己的事業和學習,做出一番成績。
佛門常説:“我拜十方三世,一切如來,一切如來也在合掌拜我。”
生活中何種修行,都需要自己有一顆敬畏之心,一個人若能常懷有敬畏之心,那説明他已經戒除了驕慢,有了成大器的因,成大器的氣魄,日益精進,終有一天能有所得。
半吊子難有所得,愚夫愚婦之信,反倒精進
南懷瑾先生説:“學佛最怕半吊子,半吊子難有所得,愚夫愚婦之信,反倒精進。”有些人自詡聰明,卻想法太多,心志不堅定。有時覺得佛説的對,有時又覺得佛説的沒有依據,在信與不信之間搖擺不定,最終出世法、入世法一個都沒修得,白白蹉跎了自己的歲月。
古人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一個半吊子的人給他一根朽木他都雕不穿,而一個懂得堅持的人,就是金子石頭都能鏤刻。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屬於這種“半吊子的人”,做事顧慮重重,往往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恆心和毅力,註定會錯過許多機會。反觀愚夫愚婦,他們內心單純得像白紙,沒什麼雜念,不會去思考太多複雜的東西。這種人對佛深信不疑,充滿了恭敬,只要佛説的,他們就信。所以他們往往能誠心修行,很容易就能入定,內心清淨,容易精進。
生活中這種人只要認準了一個道理,便能一心撲上去,即使再難,也會堅持下去,因此,他們反而能把事情做好。
因此,人的內心想太多是大忌,佛説:“心中有佛所見皆佛,”一個人內心對佛懷疑,不恭敬,只能説他內心慾望雜念太多,離佛還很遠。而懂得恭敬佛的人,所見皆佛,自然心中有佛,如此才使自己修行更加順利,人生也更加順風順水。。
真正的恭敬心是什麼?是無我,是實相
南懷瑾先生説:“真正的恭敬心是無我,無相。”一個人不因為地位財富等的差別而對其區別對待,而是對人皆有謙恭敬重的心態,如此便是恭敬心。“無我”是指沒有分別心,不會因為地位和遠近對人差別對待,而“無相”則指看到諸相的虛妄,看到事物緣起性空的實相。
正所謂“一分恭敬就有一分福慧,十分的恭敬就會有十分的福慧。”佛法沒有別的玄妙,完全在恭敬中求。
在佛教看來,讓一個人不斷嘗試生起恭敬心,所生起的恭敬心就會使心性靈光一現,而這些靈光加深了自己對佛法和世事的理解。這世上多數人學佛因為沒有恭敬心,所以不得法,難以成就。
他們聽聞哪個佛菩薩靈,就供養哪個菩薩;哪個人成功了就去討好他;哪個人失敗了就對其嘲諷。這都是沒有無我、無相的境界,對萬事萬物沒有恭敬心。這世上本就是達者為師,像六祖出家晚,但是很多早出家的人卻要拜他為師,甚至給他剃度的人也拜他為師。
就好比有的人即使現在落魄了,將來成就也尚未可知。因此,修行不在於早晚,對萬事萬物都要存有一顆恭敬之心,不要小瞧了任何人。
執着於佛法的“相,”難以成佛,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容易得罪別人。而謙虛,恭敬,才能使得自己廣結善緣,廣納佛緣,不會失去成佛的機會,也不會失去成功的機會。正如《法華經》曰:“人人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着不能證得。”人是本性具足的,與佛就差覺悟二字。
恭敬心是學佛者最基本的信念之一,有了恭敬心,對佛恭敬,對人恭敬,方能戒除自身的驕慢和分別心,去除種種雜念,做到真正的無我,無相。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