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河陽古民居
文/席波
中午時分,走進河陽古民居。此時,整個景區裏大概也只有我一個遊客,真是難得的清淨。不過也好,任意東西,無人打擾,隨意地逛。
悠然地走在安靜的街巷裏,石子鋪砌的巷道,古樸而整潔,鞋底與石子的摩擦,有一種特別的感覺,真實而親切。
河陽古民居,位於仙都景區的河陽村,這是一個以宗族血緣為紐帶、聚族而居的千年古村落。
史料記載,公元932年,原吳越國錢武素王掌書記朱清淵為避五季之亂,慕縉雲山水之勝,卜居此地,繁衍生息,支派繁茂,成為義陽朱氏聚居發源之地。因其祖籍河南信陽 ,故取名河陽。
現存河陽古民居多為明清建築,一溪兩坑、一街五巷的村莊佈局乃元代設計。
在街巷裏幽幽地走,按着路標的指示,不知不覺就拐進了“文翰公祠”。
這是座合院式建築,中部留有大天井,兩側的廂房展示河陽各個時期的民間物件和生活圖片,包括節慶活動圖片等,是一個小型的陳列館。
文翰公祠始建於清朝嘉慶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13年,是當地朱氏三十世朱文周和三十一世朱翰臣父子的合祠,“文翰”各取自父子名字的第一個字。
雖然已有200多年曆史,文翰公祠依然保存完好。
文翰公祠和河陽其他祠堂一樣,兩百多年來雖然經過多次維修,但修舊如舊,基本保留歷史原貌,古樸的氛圍、精細的雕刻,恰到好處的盆栽裝飾低調地彰顯古時書香門第的雅緻。遊覽陳列室,一幅幅實拍圖片帶領遊客瞭解河陽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
就在文翰公祠旁邊,就是“廉讓之間”,這是河陽“十八間”建築中最精緻、設備最完整的封閉建築。“廉讓之間”,意為廉潔謙讓的人家,建於清道光二十九年,前廳是主人的住房,後堂是長工傭人的住房。
走進去,院落裏飄散着飯菜的香氣,天井裏掛滿了晾曬的衣服,竹椅上坐着位阿姨,埋頭摺疊着紙元寶……
走在院落裏,阿姨也不抬頭,我就自己隨意的端詳。木樑、木柱上方全是精緻的木雕,仔細看,甚至可見所雕刻的菜葉上停有小蟲的圖案……
從廉讓之間出來,我就有意識地去找虛竹公祠,因為在文翰公祠,那裏檢票的大姐告訴我,那是建築最精美、雕刻藝術最精湛的一處祠堂。
這座祠堂耗時四年才建成,祠堂的設計圖紙是在蘇州完成的,僅是設計製圖就花了整整3年的時間,所以我們見到的是一座蘇州祠堂風格的建築羣。
步入虛竹公祠,大門口有兩個石鼓,俗稱“門當”,門樓上一對木雕稱其為“户對”,正所謂“門當户對”,再加上門口上的匾額都彰顯着朱家的顯赫地位。
虛竹公祠為兩進院落,門廳、正寢面闊三間,兩側廂房各六間。正寢兩側各有一個天井,內有池塘,佈局整齊嚴謹。
虛竹公祠中最耀眼的當屬木雕藝術,木雕主要出現在樑柱等處,內容包括祥瑞的動物形象、人物形象、植物形象和民間故事,結構嚴密、細節考究、層次感豐富。
其中尤以戲台四根檐柱上碩大的木質牛腿最為精彩,其中雕刻的財神、童子、獅子、鳳凰、玉兔、蓮子等個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它們是堪稱一流的東陽木雕,是縉雲宗祠之最。
確實,河陽古村落裏保留的15座古祠堂,虛竹公祠是其中建築藝術最高超的一座,也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處古建築。
步出虛竹公祠,拐來拐去又路過文翰公祠,檢票大姐問我去過虛竹公祠了嗎,我説去了。她指着前面,讓我往前走,去看看馬頭牆。
沿着古樸的小巷,經過了循規映月,進去轉了轉。
循規映月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是文翰公二子朱伯軒的住宅,總計有七十二個房間,是河陽最大的家族建築羣。
循規映月的大門為長方形,從外面看並不覺得特別,穿過大門便覺豁然開朗,兩面圍牆中間的圓門特別有明清意境,四重方圓門廊是仿蘇州園林的形制建造。穿過圓門,彷彿一下子回到幾百年前的醉美江南,驀然間有身在電影裏的感覺。
從循規映月出來,前行不遠,跨過一座石橋,在成片的古民居里找到藏了這條“答樵路”,看到了另一個堪稱河陽古村名片的景緻——馬頭牆。
這條路上的32個馬頭狀牆頭,綿延90米,錯落有致,黑白相間,遠看似羣馬長嘯,氣勢恢弘。
它建於清道光年間,其實是民居的外牆建築,由沿街面不同的屋宇整體相連,檐下古壁畫、古詩詞比比皆是,是河陽古建築羣雕中的翹楚。
站在這些馬頭牆下,看着眼前的池塘和池塘上的石橋,恍然間有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對的,宏村,月沼!
圍着池塘,在石橋上,我盤桓了很久,思緒中也在拿着河陽古村與宏村與那些江南的古鎮古村做着某些比較。
江南的古鎮古村,我去過的應該不少於30處了,但是總感覺那些人為的干預太多了,商業的味道太濃了。而河陽古村呢,卻是最沒有失掉本真的,最原始,最鮮活的。
此外,行走在河陽古村,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古民居,大門上都有“耕鑿遺風”“循規映月”“儒林古第”“忠厚傳家”這樣古色古香的門額,耕讀文化已經滲透進了朱氏的日常生活,這或許就是朱氏繁衍千年、長盛不衰的秘訣。
在河陽村,很多家門口都有用石子在地上堆砌的“氣象錢”。這不是一個普通裝飾,拼造時會在鵝卵石縫隙間撒上鹽滷水,由於鹽特別能吸收水汽,所以氣象錢的縫隙越潮濕,下雨的概率就越高。
河陽古民居的村民們都很樸實友善,走在古民居的大街小巷,可以隨意地拍照、隨意地串門,有時候遇到健談的老人,會娓娓道講起古民居的故事與傳説。
此後,穿過河陽古街,在縉雲雜劇悠揚的旋律中,走出古街,走出河陽古民居。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