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户端5月12日訊(記者朱文秀)4月30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陳剛和就讀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兒子陳李昊成功登頂珠峯科考。5月12日上午,父子倆做客長江日報直播間,講述了此次攀登珠峯科考背後的故事。
和長江日報有個約定
5月12日上午,陳剛、陳李昊父子倆做客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户端直播間。長江日報記者肖僖 攝
這是陳剛父子登頂珠峯後第一次面對面接受媒體的正式採訪。在直播節目開始前,陳剛笑稱自己終於了結了自己的心願。
原來,2012年5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曾與武漢市體育局、長江日報聯手開展攀登珠峯活動,當年陳剛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員。陳剛説,他當時在大本營曾許下一個心願,希望10年後再攀登一次珠峯,如果登頂成功,一定來長江日報做個節目,和長江日報讀者交流分享攀登珠峯的心得。“現在這個心願終於達成了。”
登頂當天為什麼沒有連線成功
5月12日,陳剛展示在珠峯採集的化石標本。長江日報記者肖僖 攝
4月30日,在長江日報直播陳剛父子登頂珠峯科考活動的過程中,陳剛曾和長江日報記者約定,在到達頂峯後進行視頻連線活動,但最終未能如願。
5月12日,陳剛在長江日報直播間對此進行了答疑解惑。他説,其實當天很想在第一時間和家鄉媒體連線,除了傳遞登頂珠峯的喜悦外,也想向家鄉人民報個平安。他解釋,當天自己和兒子各帶了兩部手機,嚮導也帶了手機,以確保手機電量充足。但在凌晨出發時,氣温在零下20℃以下,天上還飄着小雪,惡劣的天氣導致頂峯的信號極不穩定,“因為在峯頂時間不能過長,加上還有科考任務,因此遺憾地錯過了視頻連線的機會”。
珠峯上的石頭有啥不一樣
5月12日,陳剛直播間展示在珠峯採集的石頭。長江日報記者肖僖 攝
和純粹的登山運動員不同的是,陳剛父子此次還擔負了珠峯科考任務,主要是測繪和採樣。
陳剛介紹,自己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地殼運動和環境變化、氣候變化,從5000米開始,每隔1000米,都會採3個樣品,這次一共帶回了近20個樣品。
在直播間,陳剛現場展示了一塊在珠峯拉練時採集回來的石頭。這塊石頭外表看起來和普通石頭沒有什麼區別,但打開後卻別有洞天。“珠峯在20億年前就是古海洋,現在是世界第一高峯,這塊石頭就是一個古生物化石,也叫海洋化石。”
這樣一塊外表普通的石頭是如何被發現的呢?陳剛説:“我們的學生從大一就開始學習認識化石,這塊石頭從專業眼光和經驗來看,可以發現其紋路與眾不同。”
登頂珠峯年齡最小的大學生
陳李昊登頂珠峯。陳剛供圖
今年20歲的陳李昊,高中畢業於武漢六高,目前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大二學生,是國家登山一級運動員、攀巖二級運動員。此次和父親一起登頂珠峯,陳李昊也創下了兩項國內紀錄。
陳剛介紹,根據西藏登山協會的統計,陳剛和陳李昊是從珠峯北坡登頂的第一對中國父子。“所有攀登珠峯的愛好者都必須向國家體育總局報批,然後由西藏登山協會統計編號,陳李昊是有紀錄以來第168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中國人。”
此外,陳李昊還是國內在校大學生中年齡最小的珠峯登頂成功者。此前,他曾於2019年成功攀登慕士塔格峯,也是現今國內登上這座山峯年紀最小的隊員。2020年9月,陳李昊成功登頂8021米的卓奧友峯(世界第六高峯),從而取得了攀登珠峯的資格。
【編輯:鄧臘秀】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