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公園城市昆蟲科考日記:藏在龍泉山裏的蛾與甲蟲丨都市尋蟲者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休閒

封面新聞記者 於婷 苟春

晚上8點,當最後一點夕陽的餘暉緩緩落入天際線,在成都的東方,龍泉山仰天窩,樹梢間的縫隙被遠方城市的燈光染上一層浪漫的橘紅色。屬於“都市尋蟲者”們的夜晚開始了。

劉偉,是西南民族大學博士,也是2022年成都“昆蟲羣落多樣性”調查監測工作小組的成員之一。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他和同事楊楠相約來到了龍泉山,今天,他的願望是能在這裏邂逅一隻久未謀面的獨角仙。

【8:00 pm】

準備工作 搭建燈誘帳篷

帶着滿滿一車的裝備,從學校出發,駕車一個半小時,劉偉和楊楠抵達了位於龍泉山半山腰的仰天窩附近。“這個地方好,我覺得今天就在這裏吧。”“要不要再往山頂走走”面對楊楠的提議,結合自身經驗,劉偉向我們介紹,“有時候山頂不一定好,上次在山頂我們就沒什麼收穫。”

兩人不約而同的看上了依山崖而建的一處涼亭,決定就在這裏“安營紮寨”。趁着他們搬運的功夫,“尋蟲”裝備也一一亮相。一個電瓶、一個500瓦的專用燈泡,一個誘蟲帳篷,還有一個裝着捕蟲工具、容器和藥劑的大箱子。

將這些裝備抬至涼亭後,他們就開始了誘蟲帳篷的搭建,先組接支撐杆,再將白色帳篷穿入杆中固定,最後再把燈泡掛在帳篷頂端正中央位置。

帳篷剛剛搭好,“飛蛾撲火”的大戲就已經開始上演了。

【8:20 pm】

尋蟲開始 等待蟲子登場

“這裏,這裏!大黃蜂!”與其説是尋蟲,夜晚的昆蟲多樣性調查更有一點“守株待兔”的意思。

燈誘帳篷搭好後,劉偉和楊楠就繞着帳篷來回走動,等待着蟲子們的登場。“今天天氣悶熱,應該會有不少收穫。”短短10多分鐘後,白色的帳篷上就爬滿了各種各樣的昆蟲。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場景,記者難免有些頭皮發麻,雖然已經穿着長袖長褲,但仍然下意識地抽緊了外套的鬆緊,避免昆蟲誤飛進衣服裏。而另一邊,劉偉的臉上卻已難掩興奮,他甚至還把臉貼近帳篷仔細觀察每一隻昆蟲,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你看這個蛾子好漂亮,翅膀上像是兩個眼睛。這個就是金龜子,那個是蝽。”

在劉偉和楊楠仔細觀察辨認這些昆蟲的同時,他們的學生已經開始了收集工作,針對一些未見過無法通過肉眼辨別的昆蟲,他們會使用專業的工具,將其帶回實驗室,製作成標本並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而使用的工具也很有講究,“像蝴蝶這種有鱗片的就要用折成三角形的硫酸紙袋,黃蜂這種就要用罐子。”

【9:00 pm】

收穫滿滿 引來路人圍觀

“這個是什麼蛾子?”面對記者的提問,劉偉笑着向我們科普,“蛾子本身就是一個特別龐大的種類,裏面還細分了上萬種,我們也做不到一眼就叫出它的名字。”據瞭解,對於昆蟲的辨認,調查人員一般會通過形態學和分子生物學兩種途徑來進行鑑別。其中,形態學就是通過翻找動物志進行比對查找;分子生物學則是對昆蟲進行分子鑑定。儘管這樣,也依然無法做到百分之百準確。

亭子裏的燈光不僅吸引了各種各樣的昆蟲,還有不少出來散步、乘涼的路人也尋着光亮而來。“這是在幹嘛?抓蟲子嗎?”“我們是做昆蟲多樣性調查的。”劉偉説,幾乎每次在外面做調查時,都會引來好奇的路人,有不少人是帶着孩子一起飯後散步,看到滿滿一帳篷的蟲子,孩子們都興奮得走不動路了。一般這種時候,家長也會讓孩子們跟着劉偉一起學習昆蟲知識,對於孩子們各種各樣的提問,劉偉也是知無不言。

【9:30 pm】

突降暴雨 調查被迫中斷

晚上9點半,正當劉偉和楊楠的調查順利進行時,已經持續高温乾旱近一個月的成都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黃豆大小的雨滴。

“再等20分鐘看看情況吧。”劉偉説,由於每次開展調查的地方都距離成都市區較遠,平均單邊車程都在2個小時左右。如果遇到有電源的場地,他們的調查工作要持續到深夜3、4點,如果沒有電源,調查時間長短則取決於電瓶能夠供多久的電。“至少也都要到12點左右,不然上來一趟,太可惜了。”

在等待雨停的過程中,劉偉也跟我們分享了他此前開展調查時候的趣事。“印象最深的,就是西嶺雪山吧,去年的時候,在西嶺雪山見到了密密麻麻的蛾子。”在大成都範圍內,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的環境因素及人為因素,都會對昆蟲的分佈產生影響。“像西嶺雪山、天台山、青城山都比較好,因為環境好、干擾少,周邊的燈光也比較暗。像城區裏的公園,植被是人工的,修剪、噴灑殺蟲劑,這些都會對昆蟲多樣性產生干擾。”

兩年的調查,讓劉偉成了成都昆蟲“活地圖”,哪裏蟲子多、哪裏有什麼蟲,他都一清二楚。

【10:10 pm】

調查結束 整理裝備返回

本想等雨停了調查繼續,卻沒想到雨越下越大,四面透風的涼亭已阻擋不了飄入的雨滴,漸漸地涼亭內乾燥的地面所剩無幾。雖然帶着一點不甘心,但劉偉只好下達了“收隊”的指令。

關掉電頻,等待燈泡冷卻,抖動帳篷讓“賴”在上面不肯定的蟲子們回家,尋蟲者們結束調查也有着一套固定的流程。儘管如此,上車後,還是有幾隻貪玩的蟲子搭了“順風車”。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對於像劉偉一樣的都市尋蟲者來説,這樣一項工作,始於熱愛,但又不能終於熱情的消失。調查蟲子,已漸漸成了一種責任,寫進了他們的生活。“之前我是做動物調查,主要是鳥類、獸類、去年開始接觸做昆蟲,昆蟲的分類太難了,能夠真正做的好的人很少,就想要多瞭解一些,可能是天生對這種生物多樣性的渴望吧。”

調查結束的第二天,劉偉興奮地告訴記者:“昨天我們收集的有二十種左右吧,昆蟲多樣性較為豐富,鱗翅目中,蛾類中天蛾類個體較大,數量較多;半翅目中,蝽類和蟬類數量較多。”昆蟲與尋蟲者的故事,還在這座公園城市裏持續展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