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跨地聯手 30位畫家用水彩定格人與自然的曼妙瞬間

川報觀察記者 邊鈺

9月4日,“和光水色——成都·重慶當代水彩畫作品邀請展”(以下簡稱“和光水色”)在成都畫院開幕。展出了高小華、龐茂琨、侯寶川、趙曉東、沈小虞、孔宇、湯志剛、朱沙、李猛等30位成都、重慶兩地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的60餘件藝術精品。

成渝跨地聯手  30位畫家用水彩定格人與自然的曼妙瞬間

用水彩記錄鄉村印象

“展覽是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時代背景下,發揮文藝先行作用、切實加強藝術交流合作的一次有力實踐。”在成都畫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何紅英看來,歷史同脈的川渝藝術氣息緊密相連,此次邀請展對於促進兩地文化藝術的創造出新有着積極意義。

據瞭解,展覽將對公眾免費開放至10月。

跨界創作,生出多元作品面貌

流淌的水彩,記錄着村鎮、房屋和山林,追逐着晨霧、日照和晚風。繼今年6月在四川美術館舉行的水彩畫展後,這些水透輕盈的色調,再一次將水彩畫推到觀眾面前。

成渝跨地聯手  30位畫家用水彩定格人與自然的曼妙瞬間

龐茂琨作品。

在“和光水色”中,觀眾也能感受到一股濃濃的“破圈”氛圍,能看見不少油畫家、中國畫家跨界水彩畫。擅畫油畫的龐茂琨,這次就展示了自己的水彩畫人物作品《妮娜之一》。相較於其油畫人物的厚重典雅,這件水彩畫作品由薄明的色層、書寫式的筆法、幹練的線條匯聚而成,在輕盈中流露出人物淡淡的思緒。重慶油畫家侯寶川的《村口》,則用水彩畫描摹出不一樣的鄉村印象。作品用色細膩,層次明快,質感強烈,表現出老建築斑駁後沉積下來的歲月滄桑。成都油畫家李猛的《水鄉意象之二》,小橋流水,詩意盎然,呈現悠然水鄉的慢節奏狀態。

成渝跨地聯手  30位畫家用水彩定格人與自然的曼妙瞬間

高小華作品。

從事油畫和其它畫種的藝術家參與其中,在四川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委會主任湯志剛看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啓迪了一種跨越畫種和媒介的意識。“版畫家、國畫家、油畫家、工藝美術家畫水彩,因素養不同、要求不同、手法不同,就出現了各自的特點,這對水彩畫形式風格多樣化很有好處。”

此外,四川美術學院教師孔宇注意到,這幾年,水彩畫破圈勢頭旺。在抖音上,分享水彩畫作品的人明顯多起來。湯志剛感同身受,“在四川,水彩畫家人數從此前的百餘人擴大到上千人。近年來,水彩畫展的興辦次數和參與人數更是屢創新高。”

拓寬媒介質,“似是而非”的水彩魅力遞增

在展廳溜達一圈,不少觀眾驚奇地發現,部分作品顛覆了水彩畫的傳統印象,“少了那種小清新感,有的作品像油畫,像版畫,有點似是而非。”觀展人鄧虹如是評價。

成渝跨地聯手  30位畫家用水彩定格人與自然的曼妙瞬間

一般而言,水彩畫不像油畫、版畫那樣厚重濃烈,其輕盈水透的特色,使得水彩畫家可以更自由地表達個人情感,觀眾也可直觀感受到畫家的情懷。不過,近年來,一些打破傳統水彩印象的作品層出不窮。策展人孫曉偉就提到,在這次畫展中,觀眾可以充分感受到水彩的創新圖像表達。比如沈小虞的《凝固的風景》,畫作肌理感頗強。創作中,他用水彩做基底,用彩鉛等其他材料來疊加,使得作品最終偏向於一種綜合材料表達。林雪峯的《雪霽2》,展現了雪後森林面貌。參差茂密的樹枝頗有刀刻印跡,使得整個圖式呈現出版畫特徵,這和傳統水彩表現面貌大不相同。陳樹中的《鄉村大巴車》,沒有用太多水性媒介來表現,而是直接用水彩顏料來着色,使得整個畫面呈現出油畫質感。

成渝跨地聯手  30位畫家用水彩定格人與自然的曼妙瞬間

水彩畫生出油畫畫質。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湯志剛認為,綜觀當代川渝兩地水彩畫創作,既有媒材實驗探索,以求拓寬表現力的邊界,又不乏觀念意識表達,用文化隱喻表徵作品內涵。當下,水彩創作的媒介質已經拓寬了,礦物質顏色、石墨、丙烯等凡是能夠和水媒介質進行結合的,都可以用於水彩畫的創作中。在這樣的基礎上,許多作品超越水彩材質固有技巧和傳統思維,呈現出對當下生活狀態和思想意識的及時關注,在深入探討情感方面,有趣且引人深思,“這是水彩藝術近幾年發展的一種突出現象。但無論從何種材質介入的藝術形式,最終目的非材質本身,而是使得作品呈現出對藝術的追求和對生活的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0 字。

轉載請註明: 成渝跨地聯手 30位畫家用水彩定格人與自然的曼妙瞬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