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小靈貓”背後的新課題:當城市讓人更喜歡,野生動物也喜歡了,怎麼辦

幾天前,復旦校園驚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小靈貓”,讓許多人驚喜。而這份情緒,在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放心頭,更加強烈。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國家保護動物,以前的‘家'很大,浙江、安徽、雲南、貴州、廣東、福建,都有它們的足跡,後來呈現全面退縮的態勢。”王放説,“在上海,最近十幾年間除了零星目擊之外,竟然很難找到一張清晰的照片,甚至最近幾年小靈貓是否還生活在上海都是一個未知數。根據先前零星的信息,我們判斷江灣區域是最有可能的小靈貓分佈區。沒想到,架設紅外線照相機後的第一個星期就拍到了!”

“驚喜小靈貓”背後的新課題:當城市讓人更喜歡,野生動物也喜歡了,怎麼辦

紅外相機拍到的小靈貓

其實,“驚喜小靈貓”的背後,來自王放領銜的項目組,從2019年就開始佈設的上海城市野生動物調查觀測網絡。從最初的7個觀測點,到如今的70多個點,從大學校園、到郊野公園,普通社區,記錄着這座城市許多角落裏,人類以外的“居民”動向。

曾有人問王放,這樣的觀測記錄,意義何在呢?他的回答簡單,但是其實是一句大實話:“當我們建成一個人更喜歡的城市,野生動物也會喜歡。”而如何“共生”,也是上海這座生物多樣性恢復堪稱典範的城市,面臨的新課題。

濱江森林公園10000張照片的“意外”

這次找到的小靈貓,別名七節狸、筆貓、烏腳狸、香貓,體重2到4千克,體長46到61釐米,體形比家貓略大,嘴部尖,額部狹窄,耳短而圓,眼小而有神,四肢細短。小靈貓的基本毛色以棕灰、乳黃色多見,唇白色,眼眶前緣和耳後呈暗褐色,背部有3至5條連續或間斷的縱紋,有不規則斑點,尾巴上的毛通常呈白色與暗褐色相間的環狀。今年2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以及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小靈貓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其在上海地區數量極少,主要生活在低山森林、闊葉林的灌木層、樹洞、石洞等處。

其實,除了小靈貓外,王放的觀測對象並不限於小靈貓。貉、黃鼬、刺蝟、獐等,都在他的記錄中。

“驚喜小靈貓”背後的新課題:當城市讓人更喜歡,野生動物也喜歡了,怎麼辦

紅外相機中的黃鼬

前天晚上8:30,王放和他的學生在長寧一個小區檢查着紅外線照相機的電池和存儲情況,這裏的拍攝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由於具備大容量電池,以及温度感應啓動拍攝,一架紅外線照相機,可以連續拍攝3個月甚至更久。

這個堅持了兩年的項目,源自王放對城市野生動物羣體的三個觀點。首先,生物多樣性是城市生態安全特別重要的組成部分,看起來動物不起眼,背後卻跟市民健康、城市生態景觀息息相關。舉例來説,刺蝟對控制草地害蟲氾濫很有幫助,學名黃鼬的黃鼠狼會吃耗子控制鼠患。

“驚喜小靈貓”背後的新課題:當城市讓人更喜歡,野生動物也喜歡了,怎麼辦

紅外相機拍到的黑水雞

其次,當城市環境恢復,野生動物必然越來越多,這些變化的範圍、幅度、區域,都應該有數據資料積累,才能對制定相關管理政策提供幫助。

最後,從生態和生物學科角度來看,過去,人們關心急劇變化的環境中,野生動物怎麼適應,更多將目光投注在荒野,可是當下還有哪裏比城市的環境變化更加急劇的呢? 瞭解城市中動物對環境變化的響應,補充野外數據,更好地回答動物在自然生態裏的適應性,也是我國在不同地方生態自然保護的基礎。

2019年,帶着兩個博士生、一個碩士生,他從全市選擇了濱江森林公園、楊浦共青森林公園等七個試點觀察區,開始鋪設這個長期觀察網絡的最初雛形。結果令人驚訝。

“我知道上海的野生動物數量不小,但是當時初步觀察結果,讓人意外,”王放記得,僅僅在濱江森林公園,1個月內拍了1萬張照片,包括獐在內的野生動物,甚至白天都出來頻繁活動。在紅外相機附近撒過微量氣味引誘劑的地面,獐會過來頻頻探查,貉會打滾追逐,自在覓食。

“驚喜小靈貓”背後的新課題:當城市讓人更喜歡,野生動物也喜歡了,怎麼辦

絲光瓊鳥。復旦大學朱彬彬拍攝

孩子們看到了仙八色鶇

從那以後,觀察網絡不斷拓展。2019年11月,課題組嘗試招募了第一批市民志願者,當天就有100多人報名,接着,更多復旦大學的學生參與進來,並組成學生社團,共同成為觀察瞭解城市野生動物的一員。 滴水湖、南匯東灘、上海大學校園等新的觀測點,不斷增加。

1982年出生翟曉欣,有另一個名字,叫“海狸”,意為“上海的河狸”,從小喜歡自然和動物的他,最偏愛的就河狸。作為最早參與城市野生動物觀察的市民,他用業餘時間做這個事兒,覺得很酷。“觀察動物,也是瞭解城市周邊生態環境中有意思的方式,”他説,這種瞭解,也可以有助於更好地安全地與野生動物相處。

和他一起參與的小夥伴,更多的似乎是家長們,帶着孩子來學習動物知識,親近自然。在濱江森林公園,孩子們第一次從紅外線照相機記錄裏,看到“身邊”活潑的獐們的生活,一個個大眼睛裏滿是驚喜。而在顧村公園,無意中拍攝到的仙八色鶇,更是讓人驚豔又歡喜。“這隻鳥有八種色彩,特別漂亮,而且它是一隻遷徙中的旅鳥,偶爾在這裏落腳,就被拍到了,”翟曉欣説,真的很幸運。

“驚喜小靈貓”背後的新課題:當城市讓人更喜歡,野生動物也喜歡了,怎麼辦

紅外相機拍到的珠頸斑鳩曬羽毛

潮汕小夥子陳泳濱,是復旦大學自然生態科考協會會長,也是跟着王老師一起發現小靈貓,一起觀測野生動物的研三學生。“我本科學生物技術,特別愛旅遊,可總覺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比較片面,”他説,帶着深入瞭解自然的想法,他考了生態學碩士研究生。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學生還是市民志願者的招募,除了需要進行觀測點佈設維護外,後期還要進行人眼物種鑑定,至今,九堂物種鑑定課程,讓更多人瞭解了野生動物。小陳説,其中樂趣無窮。比如,烏鶇鳥,小鳥跟媽媽要吃的,嘴巴長得巨大嘎嘎大叫,特別萌;鳥類羽毛除了保暖、飛翔之外,還有第三種作用……

“驚喜小靈貓”背後的新課題:當城市讓人更喜歡,野生動物也喜歡了,怎麼辦

紅外相機拍到的兩隻棕背伯勞在接吻

下一步,人工智能技術參與網絡

“適應了城市生活之後,一些動物可能比人類想象的更加‘聰明'。它們的體型、行為、內分泌、智力都會發生改變,可以比我們想象中更加迅速地適應着城市的拔地而起,並在城市生態化發展中,開始自己的新生活,”王放説。正是基於此,他所在的課題組,正在全面與上海市林業總站合作,對城市生態和野生動物進行進一步的觀測和調研。他們的任務是建立一個長期的城市野生動物固定監測網絡,不僅研究動物,也為城市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支持。

而作為相關專家,王放最近這兩年城市動物調查信息,成為他對國家和地方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提出建議的基礎。

在他的建議中,包括在城市建立“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關鍵保護小區”——與傳統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不同的是,這個區是沒有圍牆的,並不禁止人類開發及居住,而是在管理和設施上,為人類與動物提供更為“和平相處”的條件。

“驚喜小靈貓”背後的新課題:當城市讓人更喜歡,野生動物也喜歡了,怎麼辦

學生志願者在工作中

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與提供人工智能識別服務的技術方進行合作,因為拍攝到的海量影像資料,需要識別記錄,在人力以外,訓練人工智能完成這件事,有助於進一步提高觀測網絡的效率。

在他看來,城市發展的初期,野生動物必然大幅減少,降至谷底,而隨着城市的進一步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有機會讓它們再次回到我們身邊。良好的生物多樣性,無疑是城市生態文明的一張閃亮名片。這個意義上説,如何與增加的野生動物更好地在同一片土地上相處共生,上海正在面對的這道新課題,還挺“領先”的。

“城市有高樓大廈商業繁榮,是很棒的,而當我們考慮生活在哪裏時,除了這些因素以外,是否也會希望身邊有清澈的水,夏天有遮陰大樹,晨起有啾啾鳥鳴,抬頭見松鼠抱果?”王放説,那就一起來努力建設一個人類和動物一起喜歡的家園吧。

來源:作者:彭德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44 字。

轉載請註明: “驚喜小靈貓”背後的新課題:當城市讓人更喜歡,野生動物也喜歡了,怎麼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