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油菜花田。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户端訊 如果你在盛夏時節去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八里村,你會看到那裏的油菜花盛開在連綿起伏的山丘上,油菜梯田美出了層次。
如果你去過七八月的門源回族自治縣,那裏燦爛絢麗、蔚為壯觀的油菜花海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
青海的風光中,黃色一定是不可或缺的色彩,而春油菜是其中的主角。萬畝金黃、遼闊壯美的油菜花海是很多遊客對“大美青海”最初的印象。
作為我國春油菜的主產區之一的青海,春油菜種植面積約佔到全國的25% 。春油菜在推動青海生態旅遊開發、帶動油菜產業發展、幫助種植户增收方面,功不可沒。
然而深耕農業的人卻知道,春油菜的草害問題一直較為嚴重。長期從事春油菜草害治理研究的青海省農林科學院植保研究所研究員郭良芝告訴記者,“油菜田闊葉雜草防除是多年的難題,惡性雜草發生頻率為70%到80%,嚴重危害率達50%左右。”雜草多了,容易和油菜爭肥、爭光、爭水,如果田間管理不到位,田間雜草危害嚴重的年份,將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經濟損失嚴重。
攻克這個難題成為了農技專家們的共同心聲和努力方向。
項目組織農户開展新技術培訓。
雜草防控 減量增效
為了攻克春油菜草害治理難題,青海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和青海愛農農牧生態技術有限公司聯手合作,針對全省春油菜田惡性雜草危害嚴重的防治難題,歷經數年探索研究,從春油菜田惡性雜草防控技術、農藥減量增效技術、油菜抗逆性增產技術三方面不斷試驗、實踐、總結,取得了一項具有一定獨創性、生產應用價值較高的突破性現代農業科技成果。
“常規油菜田草害經土壤處理和苗期處理兩次最少用藥量達到300克/畝(每畝≈0.067公頃)以上。和以往常規用藥量相比,取得的新技術成果將農户用藥量減少到每畝60毫升,且苗期一次施藥即可除草。”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植保部部長張劍介紹説。
張劍表示,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是部省共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積極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具體舉措,這項技術最大的特點是減量,通過此技術生產出的農藥避免因亂用農藥、盲目加大藥劑量對油菜及後茬作物的藥害,以及對土壤環境潛在的污染危害,能夠促進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基於此,2021年,在省農業農村廳的大力支持下,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牽頭組織,省農科院植保所和青海愛農農牧生態技術有限公司密切配合,實施了青海春油菜草害高效治理技術集成與示範推廣項目,率先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春油菜主產區、淺山、腦山典型的草害嚴重地區進行1.5萬畝油菜田集中試驗試點。
“這真能除掉油菜田的雜草?”“用量大不大?對後茬有沒有危害?”起初,推廣使用這項新技術時,大通縣萬勝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沈萬存疑慮重重。
“去年種了300畝春油菜,一公斤油菜籽6.5元,前些日子已銷售完了,收入實現了23萬元。”這筆收入讓沈萬存不安的心終於落定了。
實踐出真知。“往年施了常規農藥,還需要人工除草。這個新藥劑一畝地用量60毫升,兑15公斤水,藥劑用藥量小,田裏還很乾淨。”沈萬存告訴記者,他嚴格按照農技人員教授的方法,在油菜籽3到5葉子的時候進行葉面莖葉期施藥,觀察了3到5天,第二天葉子有點蔫了,但過了5天后長勢非常好。
2021年,項目課題組在大通縣長寧、良教、城關和東峽四個區域站、10個種植合作社進行現場勘驗、確定地塊的基礎上,組織參與農户45人開展了新技術培訓,詳細講述技術方案、配合比率施藥方法、最佳施藥節點及注意事項等,農户基本懂得了理論知識後,又組織到油菜田現場教授實際操作方法,手把手跟蹤指導,讓每位農民掌握實際操作技術。
“以往除草化學防除比較廣泛,傳統農藥一般一畝地施180毫升左右,而這項技術將用藥量減少到每畝60毫升,且苗期一次施藥即可除草。”郭良芝介紹,與不施藥、不除草田比,除草效果達90%以上,對油菜田雜草藜、密花香薷等主要危害雜草防除效果達95%以上,且對後茬是安全的。
項目組專家在田間查看春油菜長勢情況。(本文圖片由省農科院植保所提供)
除草也有“增收賬”
“去年是個豐收年,我們家收的油菜籽全部銷售完了。”屋外寒氣逼人,李萬倉一家人其樂融融,圍坐在火爐前享受着豐收的果實。
李萬倉是互助縣南門峽鎮七塔爾村棟樑家庭農場負責人。坐在炕頭邊,他給記者算了這一年的“豐收賬”:一共種植了200畝油菜,畝產150多公斤,每公斤油菜價格6.4元,一共收了3.4萬公斤油菜籽,收入實現了21.7萬元。用他的話來説,這筆“增收賬”源於這項新技術的實施與運用。
李萬倉告訴記者,七塔爾村海拔3100米,屬純腦山地區。一直以來,油菜田中的雜草都很難防除,村民除草一方面通過傳統藥劑,一方面需要人工除草。但即使兩種辦法全用上,後期還是會有雜草,雜草吸收了油菜的養分,顆粒飽滿度比較低,產量也上不去。
“平均畝產增加了二成到三成。”李萬倉説,以往村裏種植的油菜畝產135公斤左右,使用了這個新藥劑後,畝產達到了170公斤左右。雜草明顯減少,地裏的養分非常好,油菜增產增收效果相當明顯。
青海油菜種植面積已近300萬畝,油菜籽總產量30萬噸以上,總產值13.5億元以上。油菜已成為全省農户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油菜籽能否增產直接影響着羣眾的“錢袋子”。
2021年8月,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組織相關專家對大通、互助試驗試點田草害治理情況進行現場驗收,經專家實地驗收,會議質詢和討論,給出了很高評價,此項技術的試驗、試點充分驗證了技術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相關數據顯示,在生長期一次施藥,可同時解決油菜田禾本科、闊葉雜草的危害,綜合防除效果可達90%以上,可使油菜田每畝增產30%以上。
後期油菜成熟收割後經測產評估,油菜長勢良好,生長旺盛,結籽正常,試驗處理田油菜籽產量和農户習慣性藥劑處理田對比,平均增產30%以上,與草害嚴重油菜空白對照田對比,增產100%以上。
據不完全統計,青海春油菜田雜草有182種以上,主要危害雜草也有十餘種。面對嚴重的雜草危害,省內常用氟樂靈等傳統藥劑和人工除草兩種方法。
“由於油菜田雜草多,且不易除乾淨,很多地區需要除三次草,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所以很多人不願意種植油菜了。”大通縣東峽鎮田家溝村通田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貴林告訴記者,雜草叢生擠佔了油菜生長空間,不僅把土地的養分吸收了,還影響油菜籽的豐收。
去年,在當地農技推廣站的協助下,張貴林通過植保機施藥,第一次使用了新藥劑。
“我們地處腦山地區,油菜田有八九種雜草,嚴重影響了增收。人工除草一畝地需要120元到160元左右。每年光除草需要花費三萬多元的人工工資,且時間比較長。”張貴林説,以前需要除頭草、二草,人工成本比較高,從第一年使用新藥劑的成效看,除草效果明顯,這項新技術為他節省了人工除草的費用,使得油菜種植成本降低效益增加。
據悉,該項目技術的應用推廣將解決春油菜田雜草的危害,豐富和完善農田雜草綜合防除技術體系。同時為雜草學科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在鞏固全省脱貧攻堅成果等方面有着良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若在全省春油菜田全面推廣應用,可使油菜籽增產30%以上,每年增加油菜籽產量7.5萬噸以上,油菜種植產值可提高3.3億元以上。每年可節省因除草用工所產生的種植成本2.25億元以上,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促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全省春油菜生產提質增效。(潘玲 孫海玲)
(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