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曹雪芹《回前詩》
曹雪芹生於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度過了一段錦衣玉食、富貴繁華的生活。雍正六年曹家被抄沒,由南京第一望族落魄至“舉家食粥酒常賒”,重大的變故讓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
《紅樓夢》一書正是根據曹雪芹在南京親歷的繁華舊夢而寫作,他稱一切繁華都是虛無的夢幻,而小説裏四大家族的眾兒女們,體驗過鐘鳴鼎食之家的虛幻榮耀,喜也好,悲也罷,終究逃不開入世的命運。
貧窮的劉姥姥,為了一家人不至餓死的鄉村老嫗,是這場大夢裏難得的現實人。情商、智商雙高的劉姥姥帶着外孫板兒,敲開了榮國府的門,兩次打秋風,兩次滿載而歸,她的生存法則是什麼?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的時候,帶着緊張與不安,逢人便打躬作揖,最終得到王熙鳳給予的20兩白銀救濟,而這些錢足可以應付劉姥姥和女婿一家一年的開銷了。
如果説曹雪芹第一次寫劉姥姥是輕描淡寫的話,那第二次就是濃墨重彩了,為我們深刻展現了一位諳於世故的老太太的精明與不凡見識。
看過紅樓夢的讀者應該都知道,賈母是榮國府權力的中心,上至賈政、王夫人、王熙鳳等人,下至所有管家、丫環、小廝,無一不以賈母為先,劉姥姥第二次能在賈府吃的那麼開,關鍵在於她博得了賈母的同情與尊重,那些主子下人們為了讓賈母開心,自然也會善待劉姥姥。
劉姥姥與賈母的身份和地位存在着巨大差異,但兩位老人家能結緣,終歸在於“情商”二字。
生於史家,嫁到賈府的賈母,一生錢銀不缺,只有福壽永昌才是她最在乎的東西。劉姥姥深諳此理,所以她第一次見到賈母,忙上來陪着笑,拜了幾拜,口裏説:“請老壽星安。”
老壽星這個稱呼,既沒有將劉姥姥自身置於一個卑弱的地位,也很好地迎合了賈母心中的渴望,所以同樣高情商的賈母高明地回了劉姥姥“老親家”三個字,且在賈府短暫做客的那幾天,劉姥姥更是充分發揮了莊家人的本色,哄得賈母開心不已,無怪乎劉姥姥第二次回去的時候,能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