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詩這個馥郁芬芳的百花園中,送別詩是別開生面的、芳華自在的一株瑤草琪花,送別詩甚至佔據着唐詩百花園中C位的位置。為什麼這麼説呢?
因為一提起唐詩,第一時間浮現在腦海中的或許就是那些蜚聲詩壇的送別詩。李白的名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就是他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時寫的;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他在渭城送別好友元二時吟詠的。
再如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他在長安送別好友時寫下的經典;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就是他在芙蓉樓送別好友辛漸時寫下的千古名句。
這些朗朗上口的名句,這些帶着送別標籤的詩句,直到現在,都是人們時光沉澱的記憶詞庫中最容易被喚醒的金句。
送別詩以其搖曳多姿的形態,沁人心脾的芬芳,讓人流連其間,駐足品味,久久不願離去。
提起唐代的送別詩,高適在送別好友董大時寫的兩首詩,與上面的名句比起來,不管是形態亦或是芬芳,也是不遑多讓的,甚至是平分秋色的。
高適這兩首詩的題目都叫《別董大》,尤其是其中的第一首,更是送別詩中膾炙人口的名篇,原詩如下: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702—765),字達夫,唐朝滄州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高適幼年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一時家中失去了經濟支撐。家庭的不幸,生活的艱辛,使他深知生活的艱辛與不易,使他更加懂得了依靠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
史料中對高適的記載是:“高適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貧,客於梁、宋,以求丐自給。其性傲於權貴,窺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詩什,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喜為好詩者稱誦。”
靠自己的苦學勤練,高適取得了很高的文學修養,但他直到四十八歲方被舉薦,獲得了一個封丘縣尉的職位,這對於出身貧寒的高適來説,一步一個腳印走來,已經很不容易了。但不久,他又辭去縣尉之職。直到五十二歲,他才進入河西節度使哥舒翰的幕府中擔任掌書記。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或許正是這樣豐富的人生閲歷與際遇,使他的詩作充滿了對人生際遇的認知與喟嘆。
高適有着多年邊塞生活的經歷,他熟悉邊塞風物,他的邊塞詩風格激昂雄健 ,風骨遒勁, 尤以七言詩見長,是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 ,與岑參一起被世人並稱“高岑”。
提起高適,邊塞詩人這一稱謂是他給人們的第一印象。高適一生交遊廣泛,為求取功名,曾多次出入邊塞,他也曾多次往返京城長安和邊塞。
在這期間,高適結交了許多的志同道合的文人士子,寫下了大量的充滿邊塞風情詩。如名句“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就是出自高適描寫邊塞風光的詩作《塞上聽吹笛》。
在南來北往的人生旅途上,高適也經歷了和朋友一次次的離別,離別的時刻,高適也寫下了大量的送別詩。在送別詩中,高適情真意切,他用真摯熱烈和豐富細膩的情感道出了對朋友的殷切希冀。
高適的送別詩中流露出的那一份濃厚而純樸的情感,一個關鍵的原因在於高適能夠推己及人,時時處處能夠站在朋友的角度,將心比心;他會從朋友的立場思考問題,與朋友進行推心置腹地交流,對朋友關懷備至,他的情感的表達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嬌柔藻飾的敷衍之詞。
公元747年,身在老家睢陽的高適與好朋友董大久別重逢 ,經過短暫聚會後又各奔前程,於是高適就寫下了贈別的詩歌《別董大》。就是他在送別朋友董大時寫下了。
董大原名董庭蘭,是當時著名的音樂演奏家,最擅長的就是七絃琴的演奏,而且因為技藝高超,深得宰相房綰賞識。對於這一事件,同時代詩人崔珏在詩中這樣寫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
董庭蘭雖然身懷琴藝高超,但因為曲高和寡,知音很少,而且他本人也不善於交際,加之藝術家的清高,所以一直過着清貧的生活。高適的第一首詩有“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兩句,意思是説董庭蘭生活困頓,連酒錢都付不出。
這時的高適壯志未酬,浪跡天涯,時常處於困頓的境遇之中。但在這兩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説得激昂慷慨,讀來很勵志。
開篇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詩人先從景物描寫入手,渲染出送別時候的環境:天空中的黃雲綿延起伏,黃雲遮天蔽日,透過雲層看到的太陽只有一點點的餘光,夜幕降臨以後,又颳起了北風,大風呼嘯着,這樣的景象預示着一場大雪即將降臨。
果然,一會兒,紛紛揚揚的雪花就從天空飄落下來。伴隨着雪花,一羣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形疾速地從空中飛過,往南方飛去。這兩句所展現的境界闊遠而渺茫。
詩人一下筆便描寫了空間的廣闊,陽光昏暗漫天的黃雲。在這天地之間,寒冷的北風送來紛紛揚揚的大雪,更有大雁南飛,朋友即將奔赴邊塞。這簡短的幾筆景物描寫,便勾勒出冬日的景象,悲壯雄渾的氣氛也從字裏行間流露出來。
這兩句雖然是對景物的描寫,但也處處襯托着送別的情調,以及詩人的氣質心胸。誠如王國維所説“一切景語皆情語”。日暮天寒,本來就容易引發人們的愁煩心緒,而眼下,詩人正在送別董大,依依不捨之情是可想而知的。
試想一下當時送別的場面:正當黃雲遮天,千里昏暗,北風凜冽,大雁南飛,雪花飄揚。在這樣風雪交加的時刻,與朋友分別,此情此景可想而知。所以環境的渲染也就格外有寓意了,在這樣的天氣裏不得不邁出前行的步伐,這預示着朋友出發的倉促以及對於前途的迫切追求。
詩人用白描手法描寫眼前景物,粗筆勾勒便將冬日氣象寫得無比蒼涼、悲壯。但接下來,詩人筆鋒一轉,以出人意料的、豪邁的語調,開朗的胸懷勸慰勉勵好朋友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詩人的意思是説: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天下還有誰不認識你呢?天下誰人不敬重具有雄才韜略的大丈夫呢?
其實這兩句詩中還有一層意思:今天我們雖然分別了,從此天各一方,但這又算得了什麼呢?前途漫漫,無論走到哪裏,你都要盡情展現才華,不必有太多的顧慮 ,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普天之下誰不仰慕你?誰不願結交你引你為知音呢?
良言一句三冬暖。這兩句話對於董庭蘭來説,着實是這寒冬裏最温暖人心的了,冬日的陰霾似乎一掃而空,詩意也峯迴路轉,豁然開朗。
高適的這兩句話對朋友是一種有力的激勵,同時也更深一層地表現了自己的情誼。詩句語境新穎,動人心扉,以此勵志的話語贈別,足以鼓舞人心,這也透露出詩人的不凡氣度。
高適這兩句,不僅緊扣董大琴師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不分貧富,不論地位,天涯處處有朋友的人生哲理融匯其中。
同時,詩歌也從另一個角度給後世以啓示:是金子,就不要怕會被埋沒,它放在哪裏都會閃光。這看似隨意的兩句贈別語,其實是詩人精心錘鍊的結果,這兩句話能給人一種滿懷的信心和力量。
藴含着勸慰和勉勵,寄予着希望,這種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凝成了這兩句千古傳誦的佳贈別語,堪稱送別詩中的藝術珍品。
詩人在與朋友分手之際,隻字不提心中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前行,以高昂的、自信的姿態迎接未來。
縱觀這首送別詩,詩人處處從環境着眼,於大處落墨,最後表達對朋友的諄諄勸勉。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鬱積噴薄而出,就不能把臨別贈語説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擲地有聲;也就不能讓樸素無華的語言,生髮出如此情感真摯、動人心扉的詩情。
高適的這首送別詩,抒寫了對友人的關心、體貼、勸勵和希望,在詩歌中將友情的真諦抒發地淋漓盡致。詩歌中藴含着的真誠的情誼和堅定的信念,無不正能量滿滿。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像高適這樣的朋友,時刻激勵前行的腳步,時刻堅定前行的信念,何嘗不是一件人生幸事!
正是因為高適詩歌中那大寫的友情二字,那大寫的情感二字,那鼓舞人心的正能量滿滿的激勵二字,才讓這首詩成為唐詩百花園中的一朵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