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言:狗肉不上席,不是因為狗肉不香,而是另有深意

狗肉究竟好不好吃?自古以來狗作為人類的好朋友一直擔當着看家護院的角色。那麼同樣作為六畜之一的狗為何很少被人們做菜端上席呢?那就要從自古説起了。據《史記》記載,當時的越王勾踐為了鼓勵生育曾頒佈這樣的命令。“若生男子,獎勵二酒一犬。若生女子,獎勵二酒一豬”。看見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裏,狗的價值要比豬的價值高出很多。

不過在那時只是認為狗的價值高而已,至於上不上正式的宴席還是很少有記載的。但在南北朝時期,當時的遊牧民族就有狗肉不上席的正統説法了。因為在當時狗作為遊牧民族的獵捕工具並不是單純的食用家畜,再加之狗還是某些民族的守護神,這樣的大環境下狗肉這類東西成為了大家都很忌諱的東西了。

隨着佛法的傳入,佛教中將狗視為不潔之物,使用會玷污六根,致使六根不淨。所以對於狗肉也很是機會。眾多佛教徒都是不吃狗肉的。

在清代因為滿族人的薩滿教認為烏鴉和狗是他們的神明的聖物,據説還救過努爾哈赤的性命,因此滿族人也是不殺狗和不食用狗肉的。

還有一種民間説法就是打狗散夥飯,意思是説吃完了狗肉大家就各奔東西了。所以家裏聚會宴請賓客也是忌用狗肉。因為寓意不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68 字。

轉載請註明: 俗言:狗肉不上席,不是因為狗肉不香,而是另有深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