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黃侃五十大壽之時,其師章太炎準備了一副對聯,竟“一語成讖”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休閒

黃侃個性可用激烈來形容,曾經拜師章太炎。黃侃五十大壽之時,章太炎為黃侃精心準備了一副對聯:

“韋編三絕今知命;

黃娟初裁好著書。”

這副對聯裏有“絕、命、黃”三個字。黃侃對讖緯之學卻頗為相信,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在過完生日沒多久,黃侃與友人登高賞菊,因飲酒過量又吃了過多的螃蟹,導致胃血管破裂,吐血而亡。所以很多人就認為,章太炎的對聯竟一語成讖!黃侃的書法,見證了篆書和文字學之間的關係,黃的老師章太炎也是篆書高手。黃侃篆書(圖5)主要取法《天發神讖碑》,將原碑的雄強猙獰變得温文爾雅,金石氣轉化為書卷氣。這無疑與刻石轉化為墨跡相關,更主要是個人的文化修養,“腹有詩書氣自華”。

黃 侃 橫幅 縱37釐米,橫130釐米,現藏湖北省博物館。(圖5)

讀馬敍倫手札(圖6),書卷氣撲面。自幼好書,開蒙之際,便習八法。早年得力於歐楷。強調作書腕肘並懸、指臂齊運,擅楷、行兼篆等多體。用筆於秀麗中含勁健之姿,結字跌宕多姿,氣息清遠簡穆、風神俊朗。馬氏無疑學過王羲之、米芾而能自化變法,以圓代折,筆勢圓融流暢,時有誇張之筆,連斷自然,時見妙筆。這恰巧是一件答覆友人邀請書寫作品的信札,可以看出書家日常的應酬與交際。

馬敍倫 《致小藩》信札

關於馬敍倫先生,世人多知其為革命家、哲學家、教育家,兼擅古文、詩詞、書法,殊不知他還是一個美食家。上世紀北京餐館食譜中有三種以當時名人命名的餚饌:趙先生肉、張先生豆腐、馬先生湯。其中湯即為馬敍倫先生所創,“三白湯”是也,即白菜、筍、豆腐,皆為白色之物,故名。早年出版的兩本隨筆集《石屋餘瀋》、《續瀋》中,多有談及美食。(圖6)

作為經學大師,劉師培在繼承《左氏》家學的同時,善於把近代西方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和成果,吸收到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來,開拓了傳統文化研究的新境界,成果很多。一時與章太炎齊名,並稱“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劉師培字申叔)。這樣一位橫跨政、學兩界的聲名顯赫之人,其生命里程的最後三年(1917-1919)是在北京大學度過的。從劉師培的扇面(圖7)來看,彷彿是硬筆書寫,而且寫得小心翼翼,比較生硬。整體看,學過魏碑,但志不在書法。作為舊時文人,筆墨文章不分家,書卷氣還是很濃郁的。落款中沒有具體年月份,劉命不長,活了36歲,總體而言,比較稚嫩。雖説是詩稿,乃謄抄而成,並非最原始的面目,算是精心之作。前人不管水平高下,沒有敗筆、病筆是必須的,而且一定有敬畏、莊重的心態。

劉師培 扇面

據資料介紹,劉師培確實有水平,雖然當時還是中年,卻像個老教授,上課既不帶書,也不帶卡片,隨便談起來,頭頭是道。援引資料,隨口背誦(圖7)

這些在近代史中聲名遠播的文化人,創造了北大書法的多元風貌和永久輝煌。

獲百零六歲作家 馬識途封筆告示感作 沈 鵬

士人之筆苟言封?雨電雷霆叩上穹。

欲罷未休心暫歇, 自強不息意無窮。

《夜談》老馬龍門陣, 故事新編閭巷中。

寧教封存真語塞, 管城在握失天聰。

(注) 馬識途(1915-),作家、詩人、書法家。2020年7月5日宣佈封筆。《夜談續記》為馬老封筆之作。2020年7月24日

(原標題:學林筆趣)來源:北京晚報流程編輯:TF017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