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送給高僧一首詩,看似通篇打油,卻藴含人生至理

如果,中國傳統文化是片璀璨的星河,?那麼,詩詞則是這片?星河中皎潔的明月;如果,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座絕美的雪山,?那麼詩詞則是山巔盛開的雪蓮。儘管唐風宋雨,已遠去我們千餘年,但他們留下的詩篇,卻依舊滋潤着我們的心田。

蘇軾的詩詞,充滿智慧與哲理

後世之人,恐怕有很少不喜歡詩詞。有人沉醉詩詞空遠的意境,有人迷戀詩詞那和諧的韻律,還有的人,則驚歎與詩詞優美的字句,而我獨喜歡詩詞所藴含的深刻道理。

蘇軾送給高僧一首詩,看似通篇打油,卻藴含人生至理


古人認為,詩言志,故在所有文章體裁之中,他們對詩歌,最為重視。無論是對人生的感悟,對未來的期盼,還是人生的悲歡離合,詩人都喜歡將其寄託在詩中,然後讓這些詩歌流過歷史的長河。一首首詩,就如同一顆顆菩提道果,讀來令人受用無窮。

從李白的詩中我們看到了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不要消沉,不要懷疑自己,要相信自己,總有幾處優點能物盡其用,實現自我價值。

蘇軾送給高僧一首詩,看似通篇打油,卻藴含人生至理


文天祥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啊,人的一生十分短暫,我們從虛無中來,終將回歸到虛無,如果不能堂堂正正,問心無愧,走完這一生,那麼又有什麼意思?幾千年的歷史長河,有多少販夫走卒,因為這兩句詩,成為令人敬仰的英雄。

而蘇軾的詩歌作品,就像一棵菩提樹,?長滿着智慧的結晶,凝結了人生的感悟。這倒不是説蘇軾的詩最好,而是他一生坎坷,卻能坦然面對,似乎無論處於何種境地,詩中都是他撫須長笑的身姿。

蘇軾將儒釋道三教精妙之處,融匯到自己坎坷的一生,然後學會了笑對苦難的智慧,最後他又將這種智慧哲理寫進了詩中。

蘇軾送給高僧一首詩,看似通篇打油,卻藴含人生至理


公元1073年,蘇軾出任杭州通判,赴任途中,他經過於潛縣,縣郊有一處佛寺,名為寂照寺,寺中有一位高僧,法號慧覺。眾所周知,蘇軾非常喜歡與僧人討論禪理,所以他便與慧覺在寺廟中的綠筠軒觀景論禪。

期間,蘇軾隨手寫下了一首古體詩,《於潛僧綠筠軒》: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仍大覺,世間哪有揚州鶴?

注:首句“可使”一作“寧可”。

此詩讀來平白如話,看似通篇打油,然而仔細品鑑,卻能發現詩中俗中有雅。這首詩多處用典,並藴含着深刻哲理。

蘇軾送給高僧一首詩,看似通篇打油,卻藴含人生至理


首句則出自《晉書》,説的是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其人高雅,尤愛竹,即便在外短暫居住,也要種上一片竹子。他的朋友不理解這種行為,王維之指着竹子説:“何可一日無此君!”也就是説,居住之地,不能一天沒有竹子。

其原因,王徽之沒有説,但蘇軾在詩中説明了。因為,沒有肉可能會讓人身體消瘦,但是沒有竹子,卻會讓人變得俗不可耐。身體消瘦還有辦法,使之強壯起來,但人要是變得俗氣了,就沒有辦法改變了。

當然,蘇軾這兩句詩不能單純的從字面來理解,所謂“無竹”,並非是説沒有種竹子,而是説不具備竹子的品質。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象徵着君子,竹子根基堅韌牢固,就像品德高尚的君子,內心無愧,立世之本則不可撼動。

蘇軾送給高僧一首詩,看似通篇打油,卻藴含人生至理


同時竹的軀幹硬而直,就像君子言行正直,不偏不倚。竹節,則代表着有氣節,即便是風雪雨霜加身,也折節下灣。竹心則是空虛的,空才能容,虛才能靜,君子之心,也是謙虛和寬容的。

沒有竹子的這些品質,那麼人很容易就會在世俗名利中迷失自己。而一旦迷失就很難回頭,這就是,蘇軾所説的“不可醫”。

同時詩中的“竹”與“肉”分別代表着俗與雅、精神追求和物質追求。蘇軾認為,物質的滿足只能讓人一時愉悦,而精神的滿足,則是恆久的歡欣,能讓人生變得有意義,不再是一具追求享受的行屍走肉,而是一個有靈魂的生命體。

蘇軾送給高僧一首詩,看似通篇打油,卻藴含人生至理


當然,對於這種説法,從古至今,有很多人不認同。對蘇軾這種説法,他們表面讚揚高明,但心中卻認為愚不可及。這其實就是暗指那些為人世故圓滑的,蘇軾對於這種人一向不太喜歡。

最後兩句,是蘇軾對那些俗士的嘲諷,他們又想被人誇讚品性高雅,同時又費盡心機追求功名利祿。“揚州鶴”出自南北朝時期的《殷芸小説》,書中曾記載一個故事:

有4個人在談論自己的願望,第一個人説希望能夠發財,第二個人説想要騎鶴做神仙,第三個人説希望能夠做揚州太守,最後一個人只説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蘇軾送給高僧一首詩,看似通篇打油,卻藴含人生至理


這兩句則是把前面三個人所説的願望,都歸在了一起,也就是説三個願望他都想要 ,可是世間哪有這種好事呢?

這首詩極具宋詩特點,以議論為主,並採用散文的句式結合五言,儘管文學成就不高,但議論中有波瀾並寓於形象,也算發人深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2 字。

轉載請註明: 蘇軾送給高僧一首詩,看似通篇打油,卻藴含人生至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