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由中國外文局CATTI項目管理中心主辦的中國國際語言能力測試(CEC)試點考試首次正式開考。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0名青少兒童參加考試。與其他翻譯考試不同的是,此次考試是第一個由中國主辦的、面向全球青少兒開放的雙語互譯能力測試。這批小小考生,性格迥然,膚色各異,但有一個共同點:擅長雙語交流,熱愛文化傳播。
“我經常讀着讀着唐詩就笑了,好像沉醉在裏面一樣”
Jasmine今年7歲了,有個美好純潔的中國名字,叫茉莉,她是個中英混血的漂亮女孩。茉莉生於北京,4歲便隨父母定居英國劍橋——一個令徐志摩將滿腔柔情都落於筆觸的歐洲城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同時,這裏也充溢着濃厚的學術氣息,生活節奏明快。
來到英國之後,由於語言環境的變化,茉莉説漢語的機會越來越少。即使幾個中國家庭聚會,也是家長們説漢語,孩子們説英語,似乎小小同伴之間用英語溝通簡單流暢些。茉莉偶爾説出來的中文,不是語音語調不標準,就是用詞太過簡單,遠低於實際年齡,又或者語序完全照搬英語語法,無形之中,茉莉彷彿與“香蕉人”無異。小茉莉的母親看到這種情況感到十分焦慮,她找來各種漢語教材,還在網上求助海外媽媽們如何幫助孩子説一口標準流利的漢語,能聽説讀寫,不做中文小文盲。
後來,在媽媽的幫助和感染下,小茉莉漸漸喜歡上了中文,而她對中國的熱愛,也如她的名字般,純真而赤誠。
茉莉與弟弟參加“國學國畫大課堂”畫熊貓活動
茉莉系統地學習中文是從2020年疫情期間開始的。在參加了“一詩一畫”“十二生肖”中文課程,以及“國學國畫大課堂”畫熊貓活動後,她對中國的國畫和詩詞有了更濃厚的興趣。茉莉最喜歡用畫筆描摹她印象中的美好事物,可能是一朵花、一處山水或者印象深刻的人物;同時,也可以流利地背誦幾十首唐詩,識字量也有了顯著進步,她在採訪中害羞地笑着説:“我經常讀着讀着唐詩就笑了,好像沉醉在裏面一樣。”
在茉莉的中文水平有了初步提高之後,茉莉的媽媽通過英國考點報名了中國國際語言能力測試(CEC)。她表示“瞭解到這個考試適合低齡段孩子,不僅可以鍛鍊他們的中英互譯能力,還能督促他們在平時學習中文時,更多留意中國文化方面的知識,對我們家長來説最有助益”。
雖然小茉莉年僅7歲,但她做“翻譯”的經歷已有5年。小時候,茉莉經常在爸爸和姥姥姥爺之間做小翻譯,現在也會幫媽媽做翻譯——家長偶爾佯裝不懂求助孩子。此外,媽媽會先用中文給茉莉講傳統故事,再鼓勵她試着翻譯成英文,第二天到班級講給小朋友們聽。因此,茉莉的身邊總是圍繞着好多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小夥伴們,這也是小茉莉最有成就感的時候。茉莉的媽媽表示,“希望她能繼續參加中國國際語言能力測試(CEC)更高級別的考試,作為她學習中文、提高翻譯水平的動力”。
“真正的長城要比這個大一千倍,一萬倍!”
這對可愛的姐弟相差三歲,是中非混血。姐姐叫Felicity,中文名字叫福怡,她熱情開朗,俏皮率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常穿的那件滿是牡丹和梅花圖案的紅色旗袍;弟弟叫Owen,中文名字叫俊傑,他內斂含蓄,敦厚老實,對秦始皇築長城這段歷史總想一探究竟。
Felicity身着最愛的中國旗袍
倏忽之間,在草地上奔跑嬉鬧、無憂無慮的姐弟倆在無數個暮去朝來中長大。與眾多文靜的女孩子不同,Felicity熱愛中國功夫,她靈氣十足,做事專注,常常模仿中國電影裏的功夫動作,小小年紀的她起初並不理解那一招一式意在何處,只是單純覺得“動作好玩兒”。隨着年齡的增長,她對功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雖無法理解什麼是“千年韻味獨此一處”,為什麼功夫要講究剛柔並濟、內外兼修,但學好中國功夫的想法卻在她的心裏紮下了根。
Felicity有時也會站在電腦前跟着視頻學太極,她誇張而用力地吐納呼吸,挺直腰板、站穩腳跟、橫向邁出腳步、身體下蹲、雙手上抬、環狀收回……一整套動作下來,就已花了20分鐘,而平日跑跑跳跳的Felicity也都能堅持下來,她知道,練太極要沉得住氣,不可急躁……
Owen的長城繪畫“大作”
與姐姐不同,弟弟Owen更喜歡中國歷史。這份興趣源於小Owen初次來到中國爬長城。長城依山勢而建,盤踞於崇山峻嶺之上,宛如一條蜿蜒的灰色巨龍,Owen見此,不由得驚歎連連,彷彿能真正領會此前媽媽教他那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箇中深意。在爬長城的過程中,Owen瞭解到秦始皇耗費龐大的人力物力建造長城的原因。有一次在海邊玩沙子時,小Owen特意照着長城的形狀堆出了一個漂亮的沙堡,“真正的長城要比這個大一千倍,一萬倍!”Owen用誇張的手勢認真而崇拜地説着。
Felicity練習寫“福”字
Felicity和Owen的媽媽表示,“我有意讓兩個孩子從小接觸中國文化,幸運的是,他們都很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報名參加中國國際語言能力測試(CEC)後,福怡常常在家練習‘福’字。他們現在時常問我,這個英文單詞用中文怎麼説,那個中文單詞用英文怎麼翻譯,兩個孩子經常在家對練,這也是雙語能力提高的一種表現”。
“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中文,這是一門偉大的語言”
若不是親口聽到這句話,沒有人能想象到這出於一個 年僅9歲的英國女孩之口。Rosalind在回答“有沒有關於學習中文的獨特想法”的時候,脱口而出“Everyone should learn Chinese! It is a great language!”眼神裏充滿堅定和熱愛。她的父母均畢業於劍橋大學,十分重視Rosalind國際視野的培養。雖未在雙語環境下長大,但Rosalind的中文卻在兩年間飛速提高。
Rosalind與中文的初識是通過她的好朋友和鋼琴老師,她們兩個人也是Rosalind學習中文的最大動力。在小夥伴和老師的影響下,她對中國的文化、傳統和語言有了很多美好的體驗。最令Rosalind印象深刻的就是那次她作為花童參加鋼琴老師的婚禮,這場婚禮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也是在這場婚禮中,她知道了何為“良辰吉日”,瞭解到中國的婚禮上要“鳴炮奏樂”,也感受到“中國紅”的無限魅力……這場與眾不同的婚禮,使小小的Rosalind開始對神秘的中國文化充滿了嚮往。
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Rosalind很享受做一些能比父母做得更好的事,她總會把學到的中文講給父母,當他們的小老師——“教爸爸媽媽是很有趣的”,隨後又俏皮地笑笑説“當然,如果爸爸媽媽會中文,我會更開心的”。現在,Rosalind的家長已經學會理解對孩子來説很重要的幾個短語:“我餓了”“我能喝點牛奶嗎”“我喜歡巧克力”等,也會在孩子學中文的時候陪着一起學拼音,試着找出相匹配的字。沒過多久,她在聽、説、寫以及記憶詞彙和語法方面就取得了很大進步。“Rosalind and her friends especially enjoy speaking Chinese together around us, Rosalind’s mum and dad. It is fun for them to be able to say things that we grown-ups don’t understand...I couldn’t keep up once she got going”(她喜歡圍在我們身邊與小朋友用中文對話,説一些我們大人聽不懂的東西,這使她感到十分有趣……她一開口我就跟不上了),Rosalind的媽媽笑着表示。
Rosalind正在包黏黏糯糯的粽子
此外,Rosalind還是個十足的“小吃貨”,她最喜歡按照中文老師分享的食譜烹飪中國菜餚,享受做美食的過程。現在,她已經學會包粽子、餃子、月餅和湯圓,還準備親手為祖父母做這些美食,因為她明白,美好的事物要分享給最親近的人。
Rosalind和好朋友共同報考了中國國際語言能力測試(CEC),儘管不像別的同伴一樣在雙語家庭中長大,但通過她的積極努力,她的成績已經趕超了許多同學,並能融會貫通到日常生活中。她時常為父母翻譯中文菜單上的菜品名稱、中國產品包裝上的注意事項,這令Rosalind的父母大為驚喜。對此,Rosalind頗有心得地表示,“It might seem hard sometimes, but don’t give up!”(雖然有時看起來很難,但是千萬不要放棄!)
這羣小考生只是中國文化傳播與國際交流的縮影。在參加以中國元素為主題的中國國際語言能力測試(CEC)中,他們不僅提升了雙語互譯實踐能力,開闊了國際視野,為傳播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築牢了深厚根基,同時,中國國際語言能力測試(CEC)的開考也得到了全球各地考生、家長的支持和肯定。
中國文化在傳播過程中,最為精彩的一面往往就是它的“活化”——它活在世界各地,活在不同種族、不同人羣的生活與精神中,引起人類廣泛共鳴,這種共鳴更為深刻、更為長久,也更能夠打動人心。中國國際語言能力測試(CEC)的考生們,在不知不覺中,將中華文化融入到自身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當中,成為了文化傳播的小使者;同時中國國際語言能力測試(CEC)以考為媒,使傳播中國文化的小使者像滿天星斗,於遍地開花。
(開棣公司 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