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旅行報告:00後最愛打卡,95後最煩跟團

年輕人旅行報告:00後最愛打卡,95後最煩跟團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DT財經(DTcaijing)原創,作者:鍾宛彤 ,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年輕人旅行報告:00後最愛打卡,95後最煩跟團

年輕人旅行報告:00後最愛打卡,95後最煩跟團

年輕人旅行報告:00後最愛打卡,95後最煩跟團

年輕人旅行報告:00後最愛打卡,95後最煩跟團

年輕人旅行報告:00後最愛打卡,95後最煩跟團

年輕人旅行報告:00後最愛打卡,95後最煩跟團

年輕人旅行報告:00後最愛打卡,95後最煩跟團

年輕人旅行報告:00後最愛打卡,95後最煩跟團

年輕人旅行報告:00後最愛打卡,95後最煩跟團

年輕人旅行報告:00後最愛打卡,95後最煩跟團

年輕人旅行報告:00後最愛打卡,95後最煩跟團

在疫情之前,不少學者對旅行就有一種擔憂,即,因為全球各地的差異越來越小,而知識、信息又隨處可得,人們在旅途中“不會再感到驚訝”,甚至“不願意受到任何衝擊”——於是,旅行的全部意義就只是“放鬆身心”。

從本次調研看,“放鬆身心”確實是當今旅行最公認的意義,但七成左右的人依舊認同,旅行的意義在於獲得新鮮感、新認知。換言之,人們很少感到衝擊、震撼的原因更可能是旅遊景點趨同、體驗模式化——而不是他們失去了感受的慾望和能力。 

這次調研還發現,即使在疫情的限制之下,有八成人對旅行的慾望並沒有被消磨掉,有兩成的人甚至更想旅行了。 

出門旅行的吸引力是很難遏制的。這些年,全世界出現了很多以“替代性旅行”為賣點的貼心服務,比如,靠VR和模擬機艙假裝坐飛機、坐飛機但只是在天上繞一圈,甚至讓自己的毛絨玩具替自己出門玩耍一圈。而周邊遊、近郊遊、城市露營、城市徒步,則是國內新近受到追捧的旅行方式。  

幾乎每個當代人,都有過“前腳在一個網紅地踩了雷,後腳又對另一個小眾景點動了心”的經歷。但這可能就是旅行的魅力。作家保羅·莫朗説,旅客們“幾乎總是辛辣地批評所在的地方,而一旦回到家,又會為其高唱讚歌”,可能並不是諷刺。  

對很多人來説,不能讓病毒擱置自己的生活,而走出門就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祝大家出行平安。

*題圖來源於pexels。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55 字。

轉載請註明: 年輕人旅行報告:00後最愛打卡,95後最煩跟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