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市場逐漸回暖,“報復性”逛書店來了嗎?
閒暇時間逛逛書店,如今已經成為許多人業餘生活的一部分。喝咖啡、聽講座……買書之外,人們在書店裏也有了更多選擇。
日前,開卷公佈了《2020前三季度圖書零售市場報告》,數據顯示圖書市場逐漸回暖,實體店渠道降幅收窄。尤其在進入第三季度後,實體店渠道回暖明顯。
資料圖:市民在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拍照打卡。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
書店經常被視作城市的文化地標之一。經歷了今年疫情的考驗,許多人開始思考:實體書店的未來是什麼?那些吸引許多人前來打卡的“網紅書店”,又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報復性逛書店”來了麼?
前段時間,由於受到疫情影響,面對租金壓力、客流量減少等困局,書店如何“突圍”一度成為熱門話題。不過很快,上述問題得到緩解。
《2020前三季度圖書零售市場報告》數據顯示,進入第三季度之後,實體店渠道回暖明顯,7月指數呈現明顯上升,8月有正常回落,但幅度小於往年同期,進入9月後,指數進一步上升,達到今年指數最高點。
上述報告還顯示,如果將實體書店按照不同規模和所處城市級別進行分類,各類書店的降幅都有所收窄。而這個結論,也可以通過一些書店的具體數據來驗證。
據鍾書閣書店相關負責人介紹,以鍾書閣北京融科店為例,目前客流量平時800人左右,週末2000人左右,已恢復到本次疫情前的80% ,“北京的讀者‘報復性逛書店’非常明顯。”
據介紹,以建投書局北京國貿店而言,就近一兩個月的數據來看,平均每日客流量較二季度增長超過40%,銷售額也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書店裏也有主角與配角?
其實,如今的一些書店,也有餐飲咖啡、講座沙龍等,通過創意設計、文創周邊等方法打造有特色的閲讀空間。這也是增加書店人氣的一個有效手段。
資料圖:讀者在“閲外灘”書店看書。 殷立勤 攝
換句話説,書還是主角。但在主角之外,書店裏也多了一些售書、看書之外的“配角”,以期更好地匹配城市生活節奏與氛圍。
開卷研究部經理馮小慧描述了這樣一個現狀:“書店經過這麼多年的轉型升級,目前看很少有隻賣書的書店。隨着網店的發展,線上渠道成為購書的主要來源,消費者習慣已經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如此情況下,對書店來説要從客羣角度去看待自身的定位。她認為,書店更應該圍繞受眾客羣來進行店內商品的組織、陳列,從一個空間變成一個能夠滿足客羣需求的場景空間。
“現在很多書店當中的圖書品種比例和配置比例不同,這取決於書店創辦者的定位思想。有的人想做相對純粹的學術書店、古書店,也有的人做輕時尚的文化空間等。”馮小慧説。
“網紅書店”如何擺脱“尷尬”?
另外,對一些實體書店而言,成為“打卡地”也是近年來需要面對的問題。曾有文章提到類似“實體書店網紅化”的尷尬情況:翻書的不多,拍照的不少。
能成為“網紅”的書店,不少都具有高顏值和設計感,對一些讀者而言,擺造型、拍照、打卡成為他們逛店的必有環節,是否看書倒在其次。
“書店好看點、精緻些、讓人禁不住拍照,與書店的文化使命並不衝突。”對此,上海鍾書實業副總經理金鐘書舉例道,“對於讀者來説,鍾書閣是一個文化薈萃之地。”
她提到,書店提供的不只是書,也是一種空間,承載人們對文化的嚮往與想象。美的閲讀空間,可以讓人對書店產生好感,從而擴展到對書籍的親近和熱愛,實現從“好美”到“美好”的轉變。
只不過,“網紅”書店拼顏值的同時也得注重拼內涵。建投書店副總經理張權覺得,這就需要書店經營者不僅要給讀者提供舒適的閲讀環境,更要提供用心的產品和服務,用書店獨特的氣質和氛圍來吸引讀者。
未來實體書店的模樣
綜合來看,雖説在“零售”這一特性上,書店和其他賣場沒有太大不同,但它也是個傳播文化知識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承載了人們的情感體驗。
資料圖:人們假期來到書店選購圖書,給自己“充電”。 李南軒 攝
未來的書店可以是什麼模樣?張權提出了一個設想:它更能滿足甚至引領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更具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具體到“網紅書店”,馮小慧覺得,網紅書店可以説是書店在時代大環境發展中一個正常的產物,但對於書店來説,怎麼提升客流和轉化、怎麼才能形成持續穩定的收入才是長遠之計。
“無論是小而美的獨立書店,還是多元化經營的文化空間,都要努力更好滿足目標客羣的需要,在為讀者提供美好生活方式方面體現出自身價值。”張權説。
(中新社)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