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名勝古蹟,比如長城、故宮等都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每年,這些景點都吸引大量遊客來參觀。在這些地方中,長城是一個很值得去的,甚至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説法。
長城是一座很有中國特色的建築。自秦始皇開始修建長城開始,就一直存在爭議。許多人説建長城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但大家都忽略了,它對保衞中原的作用有多大。如今的長城已成為舉世聞名的世界遺產。
中國現有明長城和秦漢時期,以及早期的少數長城遺留下來,據全國長城資源調查,明長城總面積達8851.8千米,秦漢及更早時期的長城超過1萬多千米,總長度超過2.1萬千米,是2000多年來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禦工程。
在這些地區中,明長城最具有代表性,東起鴨綠江畔遼寧虎山,西至祁連山,橫跨中國多個省份,長城主體還以城牆、城堡、烽火台等各種防禦工事為主體,形成了完整的防禦體系。修關城隘口,都選在兩山峽谷間,或河流交匯處。另外,烽火台還佈置在險要之中,易守難攻。
中國遼闊的國土上,萬里長城雖然很長,卻有它的盡頭,如果敵人不能從長城的中部進入,可否從盡頭繞過去呢?事實上,古人早就想到這一點,被稱為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是明長城的第一關,也是長城最東端的盡頭,被稱為老龍頭,位於秦皇島山海關區城南5公里處,是我國4A級景區,建於明朝洪武年間。
那時為抵禦外敵侵擾,維持邊塞安定,由徐達主持修建了著名的明長城,終點在海邊的一塊土地上,遠遠望去,長城已深入大海。這種建造方式,極大地增強了長城的防禦功能,就連外國人看後都直呼中國古人真是聰明!因為以前軍隊都是陸路作戰,沒有辦法繞過大海。因此,把長城的盡頭放在這裏,就形成了一個敵人無法跨越的界限。
清兵入關後,關內、關外實現了統一,使老龍頭的軍事作用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其獨特的觀賞價值。在古代,不用任何機械就能建造出如此宏大的工程,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本文由馬遷品歷史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