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的小鎮靠近北邊國境線,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南邊緣。小鎮西邊有條大河,由雪山的融水彙集而成,一年四季經流不息,從南向北流去,注入北邊的一個鹹水湖。由於水汽蒸騰,冰河反光,河水一年四季都白茫茫的。夏天,我們在河裏游泳、捉泥鰍,必須半下午才能入水,因為水是冰川融水,早晨涼得刺骨,需要時間曬熱。
天山支脈婆羅克努山融水形成了河流,水温極低
小鎮北邊鹽湖邊有原始森林,主要都是胡楊,胡楊是學名,新疆都叫它梧桐。森林裏到現在還有狐狸、狼、熊、狍子、刺蝟。
兵團人在湖周圍居住開荒,早期開荒的方法都是先燒掉蘆葦、灌木,然後種棉花、小麥、油葵,玉米等莊稼。有次村民剛燒完地,中午在吃飯休息,一羣狍子被驚動跑過,剛好跑到厚厚的草木灰燼裏,陷進去了。村民們樂了,過一兩個小時去灰燼邊翻看,狍子被烤的外酥裏嫩,火候剛剛好,正好飽餐了頓烤狍子肉。
新疆風味宴席上整隻燒烤是一道主菜
兵團人籍貫各個地方都有,一般以河南籍的為多,到下面團場基本都是河南口音。我中學同學有一半是團場的,都説着“河普”。經常聽他們説俺們村俺們隊如何如何,我們踢球、舉辦扳腕比賽,那時候的日子很開心。每年秋季開學,學校會組織為期二十天摘棉花。摘棉花汗水加深了彼此的友誼,棉田很大,也有了出去野的機會,捕蛇、逗昆蟲這些活動增加勞動的樂趣。
我家距離山約有50公里。山頂常年覆蓋積雪,冬天整個山都是白色,只能看見混沌的輪廓。隨着天熱,雪蓋會慢慢變薄,往山頂消退,這時候青藍色的山峯頂着小雪帽,山脊都顯露出來了。天特別熱的時候,山頂就看不見雪了。
天山北麓一處緩坡,自由移動吃草的牛羊
小鎮下雨,那麼山上就是下雪了,天晴後山頂大半個又被雪蓋住。山上從雪線往下植被依次是冷杉林,然後是冷杉與草地交錯,從半山腰到山腳直到接地的丘陵,主要是覆蓋十釐米左右高的野草。山腳以下植物開始稀疏,變成茫茫的戈壁。山上有狼、馬鹿、棕熊、狐狸、黃羊、旱獺等。
肥壯的旱獺曾是草原人的美味
山上牧民的羊主要是小尾寒羊,屬於綿羊。這種羊很聰明,平時在頭羊的帶領下去吃嫩草,下雨後都會自己鑽進樹林找蘑菇吃,香甜的蘑菇是難得的美味,是羊補充蛋白質的絕佳機會。人要想吃到山蘑菇,就要早起,和羊爭時間,在羊到達前採蘑菇。
新疆水質偏硬,羊吃了鹽鹼,喝着冰川水,所以肉質嫩,無羶味。簡單用清水燉加點鹽,吃肉喝湯,味道美得很,香甜香甜。
記得小時候有一回和父親去渡槽,路上遇到熟人出義務工挖水渠,在地上用石頭土塊把鐵鍋墊起來,煮了一大鍋羊肉,肉正咕嘟咕嘟呢,散着熱氣。看來大家都吃過了,喊我們自己去吃。父親拿過碗筷,盛了兩碗,撒點洋葱沫,我們一人一碗,蹲在地上吃的那個叫香。可能野外吃飯確實比在房子吃飯更香,肉湯鮮美記憶猶新。
地上搭起簡易廚灶,羊肉只放食鹽清燉
新疆也養山羊,但比較少,主要是半農半牧的人家養。到了冬天下第一場雪,就到了吃冰“駒驪”的好時機。冰“駒驪”是秋冬季養肥了膘,吃了冰霜草,喝了冰河水和雪的山羊,剛下雪吃剛剛好。肥瘦相間的羊做成手抓肉、羊肉燜餅,配上新疆老虎菜和本地白酒,是很多人驅車趕場必備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