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孫玉文典籍裏追尋黃鶴樓:黃鶴樓最早是軍事設施,武昌也有鸚鵡洲

北大教授孫玉文典籍裏追尋黃鶴樓:黃鶴樓最早是軍事設施,武昌也有鸚鵡洲

黃鶴樓,是武漢市乃至湖北省最有歷史穿透性和延續性、最家喻户曉的標誌性建築。此次《永樂大典》湖北巡展展出的3冊嘉靖副本里,有2冊都有關於黃鶴樓的記載。12月11日,北京大學教授孫玉文走上“長江講壇”,以湖北省圖書館珍藏的《黃鶴樓集》為例,帶領讀者追尋歷史文化長河裏的黃鶴樓。

這裏唱出了最著名的情歌《越人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情歌,《越人歌》從黑夜的江上傳來,流傳2000多年。

孫玉文説,《越人歌》不是在越地創作,“是春秋時期鄂地越人所作。西周時期鄂國發展到武昌一帶,楚國滅了鄂國,鄂地納入了楚國版圖。楚共王的第三個兒子子皙做鄂君,著名的《越人歌》就是子皙跟鄂地越人在長江泛舟時,越人所唱。”

孫玉文説,黃鶴樓及所在的武漢、湖北,地處古云夢澤和彭蠡澤交界之處,考古發掘及傳世文獻都表明,這一帶創造了極為燦爛的文化,《越人歌》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文采風流從古至今。

北大教授孫玉文典籍裏追尋黃鶴樓:黃鶴樓最早是軍事設施,武昌也有鸚鵡洲

崔顥、李白登的黃鶴樓還是軍事設施

黃鶴樓的雛形,是三國時期吳國在夏口城(今武昌)西南角黃鵠磯上建的一座望樓,“基址就在今天武漢長江大橋的武昌橋墩那裏,用於瞭望守戍,這是黃鶴樓的雛形,沿襲到唐朝。”孫玉文介紹,在黃鶴樓還處於望樓的階段,就留下了美好的詩篇,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崔顥在這裏寫下千古絕唱《黃鶴樓》,後來李白多次登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等都是登臨這個望樓留下的佳作。

“既然崔顥、李白都登臨黃鶴樓,那麼當時的黃鶴樓肯定不只是軍事上的一座望樓。它的功用到隋唐時期已經在發生轉變,景觀樓的作用逐步凸顯出來了。”

歷史上黃鶴樓9次毀壞10次重建

孫玉文循着古籍裏的線索,為讀者列出黃鶴樓的興衰表:

唐朝時,黃鶴樓跟武昌的城牆分開,變成了觀賞樓,黃鶴樓第一次毀壞在唐朝;

北宋重建黃鶴樓,南宋初年第二次毀壞;

明洪武年間,重修黃鶴樓,成化年間第三次毀壞;不久重修,但嘉靖年間第四次毀壞,是毀於大火;隆慶年間重建,但崇禎年間毀於戰火,這是第五次毀壞;

清順治年間重修,康熙年間第六次毀壞。接着又重修、增修、毀壞,反反覆覆多次。

“據文獻記載來估計,歷史上黃鶴樓被毀達9次,重建達10次。”

現存建築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重建,孫玉文回憶,“這次重建時我還在武漢讀大學,多次見到重建的熱烈場面,新黃鶴樓於1985年落成。”

孫玉文説,通過黃鶴樓的變遷史,我們可以知道荊楚人民對於黃鶴樓是何等喜愛,也反映了荊楚人民矢志不渝的精神風貌。

北大教授孫玉文典籍裏追尋黃鶴樓:黃鶴樓最早是軍事設施,武昌也有鸚鵡洲

《黃鶴樓集》裏提示武昌鸚鵡洲沒有沉沒

孫玉文介紹,湖北省圖書館珍藏有明武昌府知府孫承榮編、任家相補編,於明萬曆年間刊行的《黃鶴樓集》。此書記載了南朝到明萬曆年間200餘人專門吟詠、讚美黃鶴樓的詩文400多篇,按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雜體詩、賦、記、序、雜記次序排列,每一體裁作品依時代先後編排,其中明代作品最多,最早的作品是南朝鮑照的《登黃鵠磯》。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孫玉文解讀:“崔顥站在黃鶴樓上眺望,前面一句是向北遠眺,後一句是向西南遠眺,方位不同。有人將今天漢陽的鸚鵡洲誤會為唐代崔顥看到武昌的鸚鵡洲,把這兩句理解為崔顥朝同一個方向遠眺,忽視了崔顥詩空間安排上的位移技巧。”

孫玉文説,根據《黃鶴樓集》作品的提示,結合其他材料,可以這樣假設,武昌鸚鵡洲的主體部分並沒有沉沒,而是隨着唐宋元明清以來武昌城的商業開發,跟武昌這邊的江岸連岸了。清代馬徵麟《長江津要十三則·長江圖説》記載着“江夏鸚鵡洲,舊在江中,洪武時連屬北岸”。(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晶 通訊員 謝寧)

來源:湖北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6 字。

轉載請註明: 北大教授孫玉文典籍裏追尋黃鶴樓:黃鶴樓最早是軍事設施,武昌也有鸚鵡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