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低樹、月近人、水滿陂……這就是古人的“向雲端”

向雲端,山那邊,海里面,真實的我應該走向哪邊。

日落前,風來臨,石墩下我在盤腿坐着。

……

最近,《向雲端》和演唱這首歌的黃綺珊突然爆火,温柔舒展的曲調、畫卷一般的歌詞,在各種記錄風景的短視頻裏出現,評論區裏,不少人還把這首歌分享給朋友。

山野鄉間、白雲飛鳥、碧海藍天……歌曲裏的世界撫慰芸芸眾生。而在古代,沒有短視頻和手機,古人們是如何記錄、分享山河大川的呢?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天低樹、月近人、水滿陂……這就是古人的“向雲端”

這首詩裏,詩人畫了一幅秋江暮色圖。因為“野曠”所以天低於樹,因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樹、人和月的關係,寫得恰切逼真。

和《向雲端》的歌詞一樣,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更是成為千古名句。

《南鄉子·秋暮村居》/清·納蘭性德

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試上小樓極目望,高低。一片煙籠十里陂。

吠犬雜鳴雞,燈火熒熒歸路迷。乍逐橫山時近遠,東西。家在寒林獨掩扉。

有誰能拒絕大自然的美呢?哪怕是一位哀傷憂鬱的詞人。溪流、紅葉、狗吠、雞鳴,走在田野間,等一場夕陽西下,彷彿時間都變慢了。

全詞以輕靈渾樸的筆調描繪出秋日山村之暮景,處處洋溢着詞人那躍動的欣喜和嚮往。這在納蘭詞中是很少見的。

《行香子》/宋·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牆,隱隱茅堂。颺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天低樹、月近人、水滿陂……這就是古人的“向雲端”

上片寫靜,綠樹繞着村莊、春水溢滿池塘;下片寫動,鶯歌燕舞、蝶兒翻飛。秦觀在此詞中一反常有的哀怨情調,變為活潑生動,以白描的手法、淺近的語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萬物競發的田園風光圖。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天低樹、月近人、水滿陂……這就是古人的“向雲端”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蘇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山雨初霽、皓月當空、青松如蓋、山泉清冽,詩裏行間處處清幽明淨。末聯寫此景美好,也寄託着自己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全詩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耐人尋味。

《登池上樓》/南北朝·謝靈運(節選)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羣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詩人官場失意,不免想發發牢騷。一日久病初愈,登樓臨眺,初春時節池水、遠山和春草、鳴禽的變化呈現在詩人眼前,生意盎然的景象也讓詩人內心得到了些許慰藉。

《歸園田居·其一》/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户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天低樹、月近人、水滿陂……這就是古人的“向雲端”

於一偏隅,開一荒林,搭一木屋;門前一小片地,種花種草種菜;後山的竹林,風一吹颯颯作響。與自然共舞,好不愜意。

當代打工人,每天都想辭職、每天都在幹活,而陶淵明是真的“裸辭”了。從脱離仕途的輕鬆之感,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新生活的愉快,詩人如釋重負的喜悦心情躍然紙上。

《夏日山中》/唐·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到了“詩仙”李白這裏,畫風就變得豪放不羈起來。懶得搖扇,直接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樹林中。摘下頭巾,任由松間涼風吹過頭頂。

袒胸露頂,棲身林下,大有解除塵累,反歸自然的情趣。通過“懶”“脱”“露”,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夏日消閒圖畫,表現了詩人不拘禮法、嚮往自然的形象。(正觀新聞記者 彭茜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3 字。

轉載請註明: 天低樹、月近人、水滿陂……這就是古人的“向雲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