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青未了|黃海中,一座小島的存在與記憶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休閒

那座從時光深處漂泊而來的小島,宛若潮汐中的一葉扁舟,常常碾進我的夢鄉。

年少的我,曾在夕陽下,赤着腳丫追逐、嬉鬧在鬆軟如酥的沙灘上。曾在殷勤的青鳥引領下,眺望歸航的點點白帆由遠而近。也曾在礁石上打下鮮活的牡蠣大快朵頤。

我記得,大海上,那羣袒胸露背的漢子唱着漁家號子乘風破浪追逐太陽的壯懷激烈。我記得,長夜裏,燦若星辰的漁火盪漾在波光粼粼的海灣裏的瑰麗景色。我記得,雲霧繚繞中,三官廟的鐘鼓梵音沉穩、綿長。

雖然離開她二十多年了,但這些影像一直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記憶裏。

她叫養馬島,位於煙台東北約三十公里的黃海中。她西高東低,四面環海,面積約有十平方公里。

舊時,養馬島叫做莒島,歸屬寧海州(今煙台市牟平區)管轄。據傳,春秋時,莒國滅亡後,莒人流亡奔徙至此繁衍生息,他們把小島起名“莒島”。明代嘉靖《寧海州志》記載:“莒島,在州北一十里,本莒島社地。其土肥沃,其山秀麗,中多古墓。”

“莒島”是清代更名為“養馬島”的。同治《重修寧海州志》告訴後人:“莒島,在州北十里,今呼養馬島。”

相傳,養馬島的得名和秦始皇東巡有關。公元前219年秋天,始皇東巡,登芝罘,射大魚。跋涉途中,他看到了蒼茫大海中的海島祥雲縈繞,流光溢彩,叢林中萬馬奔騰,時隱時現。他揮鞭一指遠處:“好一個養馬島”。皇上開了金口,臣下遵旨照辦,就開始在這裏蓄養戰馬。逐漸地,人們就稱這裏為“養馬島”了。

曾有一個時期,養馬島還被叫做“象島”。起因是島東北方的海里漂曳着一座小島,形似大象浴水,取名“象島”。象島一度喧賓奪主,取代了養馬島的名號。

養馬島是否真的因為秦始皇東巡得名,眾説紛紜。牟平文史專家考證後認為是牽強附會。後來又有人提出“戚繼光養馬説”,但也缺乏史料佐證。不過,早先養馬島上還真養過馬,且有遺址可尋。島東有一袖珍小村叫“馬埠崖”,村南峭壁下有一片沼澤地,口碑相傳此地專為擒馬之用。

養馬島雖然地美景秀,物產豐饒,適宜人居,堪稱“世外桃源”,但是也曾多災多難,飽受蹂躪。1991年《牟平縣誌》就曾記載過這樣一段舊事。明朝初年,養馬島百姓因不堪忍受倭寇襲擾,只能棄島外遷。後來隨着朝廷鐵拳抗倭,沿海邊境逐漸安定。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八月,舉家外遷的島民歸鄉心切,於是,“島民劉興等人赴南京,詣闕陳詞:舊居島地,以耕漁為業,共七十餘户,有田一百公頃。前因倭寇擾邊,被強制遷居路上山地,去海甚遠,漁無所得。且土地瘠薄,不堪耕種,致皆不能自給,更無以供賦税。請求復居莒島,還就本業。帝特許諾。”(《牟平縣誌》1991版)

有時候想一想,養馬島名稱怎樣由來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我的家鄉,重要的是我喜歡她到骨子裏。

最近幾年,陸續參與一些地方史志蒐集整理工作。隨着對養馬島更深層次瞭解,她在我心中逐漸豐盈起來。我常常羞愧於自己做為一個海島人虛度了光陰,怠慢、虧欠了她。

我沒有想到,家鄉這個不起眼的小島竟走出過那麼多有血有肉的仁人志士,發生過那麼多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

請允許我把時光的指針倒撥300年吧。

那是清順治年間的一個普普通通的清晨。那個清晨對牟平人楊維喬來説卻非比尋常。

這次他從監察御史任上回鄉省親,除了看望家鄉父老,還要到養馬島拜祭一個叫劉寵的鄉賢故人。這是他多年未了的心願。

此刻,養馬島剛剛從酣夢中醒來,雲淡風輕,波瀾不驚。薄霧中,一葉扁舟載着輕車簡從的楊維喬緩緩靠岸。船剛停穩,他就急匆匆跳下船頭向養馬島山中的劉寵墓走去。

這是一場穿越1400年光陰的“楊劉會”。

楊維喬要拜祭的劉寵,字祖榮,東漢時期牟平人,漢室宗親,是劉邦庶長子齊王劉肥的後代。

劉寵天資聰穎,通曉經籍,品德高茂,以孝廉入仕。歷任東平陵縣令、豫州太守、會稽太守、太傅、太尉等職。劉寵一生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深受百姓愛戴,人稱“一錢太守”,其英名躋身《後漢書•循吏列傳》。萬人景仰,千古流芳。

清代乾隆皇帝曾賦詩讚美他:“循吏當年齊國劉,大錢留一話千秋;而今若問親民者,定道一錢不敢留。”

拜祭者楊維喬也是位廉臣。他是牟平午台南塂人,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進士及第,擇優選入翰林院庶吉士。後歷任廣西、浙江兩道監察御史、山西佈政等職。

楊維喬年少時就敬慕劉寵品行,立志做一個象劉寵那樣的人。

入仕為官後,他不忘初心,不畏權貴,愛民如子,深得百姓愛戴。

説道起來,楊維喬與養馬島也是頗有些淵源的。他的先祖就是從養馬島遷出後定居午台南塂村的。

站在劉寵墓前,看到出自漢代大儒蔡邕手書墓碑,楊維喬心潮澎湃。這個相聚時刻,他期盼了很久。他慷慨賦詩袒露心跡:“居官莫道一錢輕,盡是蒼生血作成。向使持來拋海底,莒波贏得有清名。”

這次“楊劉會”是廉者之間的隔空交流,是惺惺相惜的琴瑟合鳴,是頂天立地的人間正氣。

這次相會的美好化作涓涓細流潺湲在養馬島,滋養着牟平大地。俞價、張惠、趙仁、李永紹等一大批有志、有節、有能、有為之士前赴後繼,在歷史天空書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瑰麗篇章。

微風習習,楊柳依依,金色的霞光穿過雲層灑滿養馬島的溝溝坎坎,如詩如畫的小島在漂渺的雲霧裏默默靜卧。

我是在一位守山老者引領下來到中原村村北山坡上的。

這是一處隱身在茂林修竹中的墳塋。黑色墓碑上“抗日烈士楊子平永垂不朽”幾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墓誌銘簡要記載了墓主人的生平:“楊子平,山東牟平養馬島中原人氏,十九歲畢業於煙台實益學館。後任遼寧省頤中煙草公司總代理。目睹日寇侵華之野心,一九二九年秘密加入共產黨,任奉天特委財務部長。一九三二年國聯組織五國調查團,李頓任團長赴瀋陽,子平冒險謁見團長,親口詳述日本之陰謀,不幸於一九三六年二月,被日本憲兵隊逮捕,受盡酷刑,一言不發,判英美密探反滿抗日共產黨罪,當年舊曆七月七日遊街後槍殺,時年39歲。一九八七年八月一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稱號。同年中央民政部頒發革命烈士證以孜褒揚。”

墓誌銘的撰寫者是我國著名畫家、中央美院楊先讓教授,他是楊子平的親侄子。

在老人斷斷續續的講述中,我逐漸還原了楊子平的“身後事”。

由於長期在東北從事隱蔽戰線工作,楊子平的經歷家人並不清楚。為此,楊子平犧牲後,楊家兩代人多方尋訪線索。執教於中央美院的楊先讓教授更是歷時十幾年時間,輾轉多個省市鍥而不捨查尋。

1956年,一則遲來的消息讓楊子平家人興奮不已。蘇聯向我國東北撫順監獄遣送了一個名叫築谷章造的日本戰犯。築谷章造是當年參與殺害奉天特委經濟部長楊子平等共產黨員的兇手之一,他交待了全部罪行,釐清了歷史本源。

突如而來的喜訊讓一直查找楊子平烈士消息無果的楊家人看到了曙光。

好事多磨,幾經周折,他們終於等來山東省民政廳傳來的佳音:山東省正在進行調查整理早期共產黨員活動資料,楊子平的生平歷史及身份已經查明確認。1987年8月,楊子平終於被追認為革命烈士。英雄大義昭示天下。

2012年7月24日對楊家人來説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牟平社會各界人士在家鄉中原村小山上為楊子平舉行隆重的立碑儀式。

這段回家的路,英雄走了76年。

下了山,老人又興致勃勃引領我穿街過巷找到楊子平故居。負陰抱陽,藏風聚水,沉穩大方,這是座標準的養馬島海隅風格建築,雖然經歷百年風雨侵蝕卻依然不失當年輝煌風采。老人説,作為家境殷實的富家子弟,楊子平擁有錦衣玉食生活,他卻義無反顧投身革命,最後獻出寶貴生命,他活出了人生精彩,他是養馬島的光榮。

老人的話説出了家鄉人的心聲。

無獨有偶。離楊子平老家不遠的馬埠崖村也有一名共產黨人,他的境遇和楊子平一樣。

他叫王錫澤,又名劉琪,出生於1920年。1935年王錫澤在煙台志孚中學讀書時參加進步學生“讀書會”,後參加革命,1937年入黨,歷任“民先”隊部負責人、山東縱隊司令部科長、四支隊二團連長等職務。1940年8月,在萊蕪小張莊戰役中,王錫澤冒着敵人的炮火,率先攀上雲梯,登上城頭,不幸中彈犧牲。犧牲時年僅20歲。

王錫澤犧牲40年,家鄉無人知曉。直到1983年經王錫澤生前戰友多方努力查尋,家鄉人民才知道他的英雄事蹟。這年9月15日,牟平縣在養馬島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

在1991年版《牟平縣誌》裏,我找到了如下記載:不到4000人口的養馬島就有革命烈士30人!

站在寬敞的白馬廣場憑欄遠眺。華燈初上的養馬島高樓林立,霓虹閃爍,萬家燈火。我想,眼前這種和平安寧的盛世美景不正是楊子平、王錫澤這樣的先行者孜孜以求的嗎?今天他們的夙願己經成為現實。我要説,正因為有他們的無私奉獻,流血犧牲,我們這些後來人才能恣意享受這樣美好的生活。他們是真正的英雄,是最可愛的人。

我們要感謝他們,要向他們深施一禮。

波瀾壯闊的養馬島胸懷坦蕩,包容萬象。

潮起潮落的養馬島大浪淘沙,盪滌塵埃。

我隨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進養馬島膠東紅色文化紀念館,流連在一個個展廳裏,聽解説員講述那些漸行漸遠的光陰故事,重温那些温暖和感動。

我在這裏看到了1948年“養馬島慘案”的章節。這是上了年歲的海島人刻骨銘心的痛,是子子孫孫不該忘卻的歷史。

最美人間四月天。經過土改運動後的養馬島,春和景明,天藍海平。養馬島人民翻身解放,歡欣鼓舞,喜氣洋洋。

按照上級部署,我養馬島區中隊奉命出島整編,區委和區公所幹部到牟平盧山區沙子村開會。僅留下楊悌之、孫立桓等同志堅持工作。

風雲突變。養馬島上空忽然漂來一團烏雲。一場血雨腥風即將來臨。

得到島上兵力空虛情報後,盤距煙台的還鄉團在匪首孫振先、孫立業帶領下於4月19日深夜,乘船從煙台出發,20日拂曉時分由島東、西兩端登陸偷襲。敵人剛剛上岸,就被民兵流動哨發現,立即鳴槍報警。各村黨政幹部和積極分子聞風而動,迅速集結。經過緊急榷商決定留下共產黨員孫立桓、劉廣文、黃守鏡、賀吉升、陳陸謂等同志堅持對敵鬥爭,其餘人員馬上從島中部乘船向南岸轉移。由於時間倉促,全島11個黨支部除孫家疃、黃家莊、西張家莊3個支部幹部安全脱險外,其餘8個支部幹部沒能及時撤出。一時間,養馬島陷入白色恐怖中。

還鄉團控制養馬島後,設立了鄉公所、警察所,建立了保甲制度,瘋狂盤剝洗劫百姓,搜捕屠殺共產黨員和積極分子,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

我英勇的共產黨人臨危不懼,正氣凜然,慷慨赴死。孫立桓被捕後受盡折磨,被拔掉牙齒,割掉雙耳,壯烈犧牲。黃守鏡被砍掉四肢後活埋。賀吉升被“拋大錨”扔進海里。畢庶禮被剁掉十指“點天燈”……

蒼天垂淚,大海嗚咽。還鄉團的暴行罄竹難書,不忍卒讀。

烏雲遮不住太陽,黑暗必將過去。1948年10月11日,我軍在南岸向養馬島發起總攻,孫振先率殘部抱頭鼠竄。淪入敵手175天的養馬島重見天日,回到人民手中。

“養馬島慘案”已經過去了70多個年頭。時光可以老去,英雄的名字不會走遠。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在這片廣袤土地上播下的紅色種子己經生根發芽,並且茁壯成長。他們的豐功偉績我們沒有忘記,也不會忘記。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藍色是大海的顏色,藍色是博大、永恆和包容的象徵,藍色是養馬島固有的芬芳。

如果説“藍色牟平,一見鍾情”是牟平獨有的城市標籤。那麼,養馬島就是這個標籤中最活躍、最靚麗的字節。

養馬島從一座“孤島”,變成“天上人間”,這個華麗轉身是從交通開始破題的。

養馬島距離陸地7.5公里。1977年5月以前,人們出島進島,全靠駕船擺渡。遇到天氣變化,風大浪高,船隻無法通行,兩岸人們只能望洋興嘆。

就是這區區7.5公里的海路,曾發生過一幕幕人間悲劇,見證過無數家庭妻離子散悲歡離合。

養馬島人不會忘記,那一年春天,島里民工出海作業途中,突遇天氣變化,導致船上30多人全部落水,六條鮮活的性命葬身海底。

人們多麼期盼能夠早日天塹變通途!人們多麼希望雙腳踏上幸福路!這是幾代人的企盼!

這一天終於來了!1975年11月,一場改天換地的攔海築壩修路的大戲在養馬島前拉開序幕。十里海面彩旗招展,車水馬龍,炮聲隆隆,不捨晝夜。

1977年5月是養馬島人刻進骨子裏的時間節點。歷時一年零七個月時間,搬運土石20萬方,用工28萬個,耗資65萬元,全長5050米的“十里長堤”宣告竣工通車。天險變通途,幾代養馬島人的心願終達成。走在大路上的百姓們額手稱慶,喜極而泣。他們説,這是海島的再一次解放。

養馬島的第一條連島公路竣工後,緊接着海島中部另一條公路又緊鑼密鼓破土上馬。又是兩個春秋,一條長1912米,寬8米的瀝青路全線通車。

記得當年在島上工作時,我的“忘年交”孫立讓曾不止一次回憶起他親身經歷的築壩修路工程場面。他説,寒冬臘月,雪花飄飄,牟平縣四個鄉鎮的千餘號民工戰天鬥地,沒有人叫苦,沒有人喊累,沒有人退縮,大家只有一個信念,快點修好路,讓海島人民早日步行出島。在大壩工地現場上,當時的象島公社書記孫德漢身先士卒,挽着褲腳,光着腳板,推小車,運石料,和社員們賽着膀子幹,有一次還受了傷。由於大家上下一條心,連島路終於修通了,人們進出海島再也不用划船搖擼了。

路通了——養馬島不再是一座孤島。電通了——養馬島成了“不夜城”。水通了——甘甜的“連心水”源源不斷流進千家萬户。電話通了——養馬島的聲音傳遍五湖四海。

養馬島人不會忘記,1984年10月,金風送爽,丹桂飄香。養馬島被山東省政府正式批准為省級重點旅遊開發區。自此,駛上了飛速發展的快車道。

國內頂尖規劃設計團隊走進了養馬島。他們依“海”和“島”之勢,取“秦皇”與“馬”之意,繪製開發藍圖。很快,一個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五大景區,四大廣場,兩大體育娛樂中心,二十四處亭台樓閣規劃浮出水面,並投入實施。

1985年10月,投資200萬元,面積15萬平方米,可容納1萬名觀眾的現代化賽馬場在養馬島落成納客。建成當年,賽馬場就圓滿承接了全國馬術錦標賽、國際馬聯塔馬克場地障礙賽等大型賽事。

養馬島實現了“四通一平”後,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國家審計署等國內十幾家單位在這裏興建了賓館、招待所,助力海島發展。海島積“吃、住、娛、購”功能於一體,四海賓朋紛至沓來,養馬島成了聞名遐邇的“觀光旅遊島”。

來了不想走,走了常回首。四海賓朋下榻養馬島後,異口同聲稱讚道:“這裏是小馬爾代夫。”

今天,漫步新建的養馬島大橋。當年我在養馬島工作時穿行的連島公路已經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眼前這座長1870米,寬28米,雙向四車道的新橋。這座取意展翅高飛鷗鳥形象的大橋建設於2004年。這是煙台市首座上承下柔式鋼管混凝土拱橋。

這座新大橋投入使用後,人便於行,貨暢其流,從根本上解決了先前由於建設連島公路導致的海水淤塞問題。奔流不息的海水重新實現暢通,養馬島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再現了仙境海岸的歷史風貌。

“養馬島新橋既漂亮,又環保。”我當年的一位老領導説:“我是土生土長養馬島人,經歷了海島的翻天覆地變化。我是見證者,受益者。上世紀七十年,黨和政府保障民生,着力解決的是百姓行路難的問題。今天我們崇尚人文,尊重自然,重點考慮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拆路建橋後,海水暢通,養馬島恢復了往日風采,天更藍,海更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黨和政府給老百姓辦的又一件大好事啊。”

面朝大海,任思緒飛揚。換了人間的養馬島,僅僅是新中國滄桑鉅變的一個縮影。養馬島的實踐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也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讓老百姓安居樂業過上好日子。

養馬島,這顆鑲嵌在黃海金項鍊上的明珠,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必定會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輝。

此刻,有一首詩在我的耳邊迴響:“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作者:李鎮

現居

煙台,自由撰稿人。

l

壹點號 九天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