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説起景山,歷史愛好者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是大明末帝崇禎吊死的地方。景山位於北京南北中軸線的中心點,與紫禁城隔街相望,是老北京城的最高點,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家御苑,有着極其特殊的政治地位。景山在元朝時稱青山,明代皇宮在此堆放煤炭,所以俗稱煤山,清朝初期才改為景山。
近幾十年來,隨着航空遙感技術的發展,全國各地開始使用此技術拍攝高清俯視平面圖。1987年1月,在北京地區航空遙感成果展覽會上,出了一個爆炸消息,震驚了世人:遙感拍攝的北京景山公園的平面圖,竟然酷似一尊盤腿打坐的人像,被稱為“景山坐像”。那種極度的相像,一來不是杜撰,而是通過精密技術測定的,二來也不太可能僅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因為實在太像了。“景山坐像”笑容可掬,形態生動:園林北部的壽皇殿建築羣組成了頭部;大殿和宮門組成了眼、鼻、口;松柏組成鬍鬚;南部山體組成肩、胸、手、腿......
“景山坐像”頭上戴冠,面有鬍鬚,雙手合併放於腹前,眼睛眯着,面帶笑容,特別符合道教神道的體貌神態,尤其與真武大帝像極為相似。又因為“景山坐像”成型於明永樂年間,所以人們推測是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成功奪取皇位後,感謝真武大帝的庇佑幫助,因此在即位後建此坐像以報答真武神。
花費如此功夫修成道家坐像,但卻秘而不宣,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因為道家講究“玄”、“虛”,道家信徒向來不屑於將奧妙明示與人,而更喜歡用一種玄妙的方式啓示世人,讓其自行“悟道”。説“景山坐像”是道家練功圖示,還有一個佐證,那就是景山公園的佈局、方位和建築的名稱都很符合道家內功修煉的術語,而道家術語也與“景山坐像”一樣,都是以隱語形式出現的,這就是道家“玄”、“虛”、“妙”的地方吧。
“景山坐像”自曝光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很多專業人士都對此作了大量研究考證。但以上種種也只是猜測,由於史料並無對“景山坐像”的絲毫記載,所以不能下定論,至今成謎。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再次驚歎於古人的智慧與鬼斧神工,他們用如此隱秘的方式藏暗語於景山,而我們在600年後的今天依然沒能完全揭開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