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朗
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非常重視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也就是要使人不斷從動物的狀態中提升出來。儒家學者認為,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人有高級的、精神的需求,包括道德的需求,奉獻的需求,審美的需求,等等。這種精神的需求不同於物質功利的需求。它是對於物質功利需求的超越,是對於個體生命的感性存在的超越。
在中國古代思想家看來,哲學和美學的目標就在於引導人們重視精神生活,有一種高遠的精神追求,從現實中尋求人生的終極意義和神聖價值,哲學和美學都要指向一種高遠的精神境界。中國美學認為,審美活動可以從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和文化品格,但審美活動對人生的意義最終歸結起來是引導人們有一種高遠的精神追求,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的問題,是中國傳統哲學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馮友蘭認為,人生境界的學説是中國傳統哲學中最有價值的內容。馮友蘭説,從表面上看,世界上的人是共有一個世界,但是實際上,每個人的世界並不相同,因為世界對每個人的意義並不相同。馮友蘭舉例説,二人同遊一名山。其一是地質學家,他在此山中,看見的是某種地質構造。其一是歷史學家,他在此山中,看見的是某些歷史遺蹟。因此,同樣一座山,對這二人的意義是不同的。有許多事物,有些人視同瑰寶,有些人視同糞土。事物雖同樣是一個事物,但它對於每人的意義,則可有不同。所以説,每個人有自己的世界。也就是説,每個人有自己的境界。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
張世英先生用王陽明的“人心的一點靈明”來説明“境界”,“境界”就是“一個人的‘靈明’所照亮了的、他生活於其中的、有意義的世界。動物沒有自己的境界。”簡單來説,境界(人生境界、精神境界)是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它包括一個人的感情、慾望、志趣、愛好、嚮往、追求等等,是濃縮一個人的過去、現在、未來而形成的精神世界的整體。
境界是一種導向。一個人的境界對於他的生活和實踐有一種指引的作用。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境界,就意味着他會過什麼樣的生活。境界指引着一個人的各種社會行為的選擇,包括他愛好的風格。一個只有低級境界的人必然過着低級趣味的生活,一個有着高遠境界的人則過着詩意的生活。
每個人的境界不同,宇宙人生對於每個人的意義和價值也就不同。從表面看,大家共有一個世界,實際上,每個人的世界是不同的,每個人的人生是不同的,因為每個人的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不同的。所以我們可以説,一個人的境界就是一個人的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一個人的精神境界,表現為他的內在的心理狀態,中國古人稱之為“胸襟”、“胸次”、“懷抱”、“胸懷”。一個人的精神境界,表現為他的外在的言談笑貌、舉止態度,以至於表現為他的生活方式,中國古人稱之為“氣象”、“格局”。
“胸襟”、“氣象”、“格局”,作為人的精神世界,好像是“虛”的,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實際上它是一種客觀存在,是別人能夠感覺到的。馮友蘭説,他在北大當學生時,第一次到校長辦公室去見蔡元培,一進去,就感覺到蔡先生有一種“光風霽月”的氣象,而且滿屋子都是這種氣象。這説明,一個人的“氣象”,別的人是可以感覺到的。
一個人的人生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的層面,就是我們平常説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送往迎來、婚喪嫁娶等等“俗務”。人生的這個俗務的層面常常顯得有些乏味。但是這是人生一個不可缺少的層面。
第二個層面,是工作的層面,事業的層面。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為了維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必須有一份工作,有一個職業。用一種積極的説法就是人的一輩子應該做一番事業,要對社會有所貢獻。所以工作的層面從積極的意義上説也就是事業的層面,這是人生的一個核心的層面。
第三個層面是審美的層面,詩意的層面。前兩個層面是功利的層面,這個層面是超功利的層面。人的一生當然要做一番事業,但是人生還應該有點詩意。人生不等於事業。除了事業之外,人生還應該有審美這個層面。審美活動儘管沒有直接的功利性,但它是人生所必需的。沒有審美活動,人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這樣的人生是有缺憾的。
一個人的人生境界在人生的三個層面中都必然會得到體現。
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細節,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態、生活風格和文化品位。巴爾扎克在一篇文章中引用過當時法國的兩句諺語,一句是:“一個人的靈魂,看他持手杖的姿勢,便可以知曉。”一句是:“請你講話,走路,吃飯,穿衣,然後我就可以告訴你,你是什麼人。”這些諺語都是説,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必然會從他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中表現出來。一個人的工作和事業,當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氣象。
一個人的審美的層面當然也體現一個人的人生境界。一個人的審美趣味、審美追求,從他的藝術愛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體現一個人的審美觀、價值觀和人生追求,這裏有健康和病態的區分,有高雅和惡俗的區分。如果他是一個藝術家,那麼他的藝術作品,一定會體現他的人格,體現他的人生境界。中國美學從來認為,藝術作品的品格和藝術家的品格是統一的,詩品、書品、畫品出於人品。所以中國古人極其重視藝術家的人品。
現在我們回到開頭,中國美學認為,審美活動可以從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和文化品格,但最終歸結起來,是引導人們有一種高遠的精神追求,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我們中國的古代思想家強調,一個人,包括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不僅要注重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或者説更重要的,還要注重拓寬自己的胸襟,涵養自己的氣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要有一種更高的精神追求,要去追求一種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有情趣的人生,追求人生的神聖價值。
| 本期空間:無名空間(劉華)|
| 圖:文人空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