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侃爺聊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今天,這裏仍然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亞洲規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馬場—山丹軍馬場。這裏的人驕傲的説,“我們的第一任廠長就是霍去病”。
這個夢想的開端,源於兩千年前一個帝國的開拓。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河西走廊關乎一個國家的宏圖大夢。對於生活在中原的人們,打通河西走廊,前往更為遼闊的西域是他們不變的夢想。
秦漢時期近百年的外患就是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他們隨時可能騎着馬兒哼着曲兒來劫掠長安。
公元前156年,漢武帝劉徹登基。這位皇帝不肯繼續忍氣吞聲。
公元前139年,張騫帶着漢帝國“斷匈右臂”的使命,試圖前往西域聯合月氏部落抗擊匈奴,欲聯合西域的月氏部落東西夾擊,擊退匈奴。
那一年漢武帝劉徹19歲,張騫27歲。
▲敦煌壁畫中的張騫出使西域圖
在歷經13年的旅程後,漢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歷經千辛萬險的張騫終於歸來,併為大漢帝國帶來了大量關於西域的第一手資料,史稱“鑿空”西域。
當整整失聯達13年之久的張騫重新出現在長安城時,漢武帝明白,屬於大漢帝國的光輝時刻,即將徐徐展開了。
從地理上看,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甘肅和新疆交界的星星峽、古玉門關一線,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是一個東西長約 1000 公里,南北寬幾公里至百餘公里不等的“大夾縫”。
▲河西走廊示意圖
歷史從來不缺少英雄。公元前121年,年僅19歲少年英將霍去病擔負起他的歷史使命,率領萬餘人的騎兵隊直插隴山以西,兵鋭勢不可擋,一直殺到“漠南無王庭”,三次出征河西,終於打通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從此併入中原版圖。
▲霍去病影視形象
▲陽關烽燧
公元前112年10月,45歲的漢武帝劉徹率領上萬騎兵部隊出巡雍州,最後抵達甘肅靖遠的黃河岸邊。
秋季的黃河洶湧澎湃,漢武帝向着西方極目遠眺:此時此刻,遠方的祁連山,連同咽喉一樣的河西走廊,已經成為中原版圖的一部分。漢帝國的使者、商隊、軍隊,正通過河西走廊源源不斷地奔赴富饒的西域。儘管他一生中都沒有踏上河西走廊,但他知道,為了打通並經略這條走廊,有無數漢家將士為之浴血奮戰、忠骨消魂,長眠戈壁大漠。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嘉峪關關城
漢武帝選擇以這樣一種方式,將他經略西部的夢想,留在了河西走廊上。
河西走廊的“F4”的每一個命名,都有着獨特的涵義:
武威,即武功軍威之意,以顯示漢帝國的武功和軍威到達河西;
張掖,斷匈奴之臂,張漢朝之臂掖;
酒泉,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衝,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
敦煌,即盛大輝煌之意。
▲河西四郡示意圖
直到今天,河西走廊的基本格局,和河西“F4”名字依舊沒有改變。
為了能夠將這“F4”天團同化,使其成為中國的固有領土,用以給對匈作戰中的士兵提供物資,漢武帝又匆匆“塞卒六十萬人戊田”,説白了就是移民六十萬去河西種田。整個河西“F4”不再是關中的包袱,她們可以自己養活自己。
這也是中國首次進行“西部大開發”。
武 威
也許你不知道武威,但你一定學過《涼州詞》,它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是涼州歌的唱詞。該曲調名中的涼州就是武威,古西北首府,六朝古都。
▲武威南城門??攝影包卡利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邊塞詩人筆下的涼州詞訴説着英雄的豪邁,演繹着那個時代悲涼壯闊的浪漫。今天的涼州再沒有了烽火捷報,壯士醉卧沙場,只剩下寧靜安逸的生活。
馬踏飛燕,這匹青銅鑄成的駿馬,從兩千多年的歷史硝煙中奔馳而來。漢帝國縱橫千里、萬馬奔騰的激情歲月在河西走廊留下了它的見證。
▲馬踏飛燕??攝影尋找
張 掖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在黑水河兩岸,從漢時的荒涼,到唐時的繁華,從五彩的丹霞地貌,到綿亙的祁連山脈,再到駿馬奔馳的山丹軍馬場。草原上有雪山,碧水旁有沙漠,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
▲黑水河
祁連山,匈奴語,匈奴呼天為“祁連”,祁連山即“天山”之意。祁連積雪融化形成的內陸河—黑河,流經張掖,滋養了片片綠州,成為孕育生命的搖籃。
▲祁連山
▲山丹軍馬場
很多人沒來張掖之前,以為西北是沒有色彩的,只有灰黃的沙,和沒有盡頭的戈壁。但只有來過張掖之後,你才會明白,西北的色彩有多麼絢爛。
▲七彩丹霞
那片丹霞山,就像是上帝的恩賜,七彩的顏色會讓你着迷,連綿的七彩山脈,一座又一座。爬上高高的棧道,你站在制高點上,好像立於河西走廊中心,感嘆山河無限。
酒 泉
河西走廊的中段有一塊三面環山的盆地,綠洲與戈壁、河流與湖汊在這裏交織,那便是酒泉。酒泉是河西四郡中最早設立的一郡,是西方商賈會聚之地。當時許多西域商人、使臣都從肅州啓程向東。
戈壁沙漠、古郡重鎮、絲綢古道、關隘要塞,這一切構成了酒泉豐富多彩、威武雄壯的歷史畫卷。酒泉如今又擁有了世界先進水平的衞星發射中心,集人文資源與高科技資源為一體,成為西部地區的文化旅遊之地。
▲酒泉衞星發射中心
敦 煌
在河西走廊西端,滿眼盡是黃色沙丘。河西“F4”中最西邊的敦煌,便隱沒在這沙海之中。
從敦煌西行,絲路分為南北,南路出陽關,北路出玉門關。自古以來,敦煌不僅是古代絲綢之路各線交匯樞紐,也是東西方文化藝術的融合點,它見證了漢王朝戰勝匈奴、交通西域,它聆聽着商隊使節在絲綢之路上行進的駝鈴聲與腳步聲。
▲鳴沙山
作為緊鄰西域的要塞,敦煌自然是“F4”之中軍防最為森嚴的,並且漢武帝又在郡城西南和西北百十里處,設立了陽關、玉門關兩座關隘,形成了整個河西走廊“列四郡據兩關”的“一體化”防線。
▲玉門關遺址
▲陽關遺址
由於荒漠乾燥,晝夜温差大、水分滲漏快出產,的瓜果異常甜美,因此在唐代敦煌又改稱“沙州”、“瓜州”。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恢復其本名。而自漢朝後期始,因中央政權無力遠顧,這座邊城重鎮日漸荒涼,直到清朝,康熙皇帝再次下令移民屯田,敦煌才又現昔日繁盛。
▲攝影 / 孫志軍
絲綢之路的開闢,使敦煌成為東西方文明的薈萃之地,最先受佛教傳入的影響,成為我國早期佛教的中心之一,留下了豐富的佛教典籍和石窟藝術。
敦煌莫高窟就是其中舉世聞名的寶藏。技藝精湛的壁畫和彩塑,是敦煌石窟藝術最吸引世人的部分,畫工用筆召幽仙,運用豐富的顏色,建造了一個塵世中璀璨的國度。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壁畫
漢武帝時,以河西走廊為窗口,
首次讓東西方兩大文明有了交流;
隋煬帝重新打通河西走廊,
並在張掖主辦大型國際交流盛會;
唐太宗則在河西走廊基礎上向西開疆拓土,
對周邊國家恩威並施,營造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唐玄宗時,異域多元文化通過河西進入內地,
但安史之亂後盛極而衰,河西隨之沉寂。
河西“F4”承載了太多太多的歷史記憶,
見證了古代中國一次又一次的文明浪潮。
▍作者:墨多多
▍部分資料參考自:中國國家地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