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爾市區裏,有一些非常有情調的街巷,比如希臘人和猶太人最早居住過的巴拉特街(Balat)。
據説因為原住地巴拉特靠近金角灣, 地基下陷,居民很多從那兒搬離了。
搬離出來的希臘人,猶太居民都住哪兒呢?
朋友説,希臘猶太人後面居住地,現在是最有格調的區域,靠近博斯布魯斯的一個叫庫茲古克(Kuzguncuk)的街區。
具有小資情調的路邊早餐我們一早打的到庫茲古克街,打算先在這條街上找一家餐廳,吃一頓土耳其早餐,然後再慢慢逛。
早上的空氣很清新,街上行人很少,見路邊樹蔭下,擺了幾張桌子,我們索性坐下,就地叫上一份土耳其早餐。這時陸陸續續有當地人在旁邊桌坐下,喝茶,和朋友聊天,感覺很輕鬆悠閒。
旁邊有個女士,和朋友八卦自己的兒子結婚後,不是很孝順,因為媳婦不好,兒子結婚後忘了娘,她可能很難過,邊説邊抽出一支煙點上。世界上,所有家庭都差不多,都有共同的煩惱和家事。
你可能問我怎麼能聽到,因為我們的桌子和她們靠的很近,想不聽到都難,當然她們説的是土耳其語,朋友也愛八卦,就直接翻譯成英文給我聽了。
街道乾淨,別緻許多人離開了伊斯坦布爾的傳統猶太人居住區巴拉特(Balat),搬到了前往博斯普魯斯一帶的村莊,這個村莊就是現在的庫茲古克街(Kuzguncuk)
看過老破小的巴拉特古街,到了這裏,給人小清新的感覺。
整齊乾淨的街道,兩旁綠樹成蔭,種滿了梧桐,鵝卵石鋪成的街道,美觀秀氣的彩色房屋,沒有雷同,非常優雅的街道。
路邊的酒吧,非常温馨誘人。
庫茲古克區(Kuzguncuk)街名在土耳其語中的意思是“小烏鴉”或“監獄門的鐵窗”。
據説這個名字來自一個名叫庫茲貢·巴巴的聖人,他在蘇丹默罕默德二世統治期間,曾經居住在該地區。
在拜占庭時代,這一地區被稱為“赫裏索科拉莫斯”(Hrisokeramos),意思是“金色瓷磚”,因為這裏有一個鍍金屋頂的教堂,建於大約553年左右,是為聖母瑪利亞建造的一座教堂。
居住在土耳其的希臘人,亞美利亞人和擅長經商的猶太人,從老街巴拉特搬出來後,選擇了這裏作為新的居住地。
那麼猶太人是如何來到奧斯曼帝國的?當猶太人被驅逐出西班牙和葡萄牙後,15世紀末開始在奧斯曼帝國定居。作為自願移民,他們在居住地方面享有更大的自由。
最早證明猶太人在附近存在的證據是一座日期為1562年的墓碑。
在以色列建立後,曾經在庫茲古克街大面積居住的猶太人口迅速減少。
亞美利亞人也成為這裏的居民亞美尼亞人於18世紀開始也來到庫茲古克定居,到19世紀已成為一個龐大的羣體。
奧斯曼的記錄顯示,1834年的奧斯曼帝國答應亞美利亞人的請求,允許他們在夜間舉行宗教儀式,不受干擾。1835年,他們的第一座教堂也建立起來。
1955年的騷亂導致伊斯坦布爾少數羣體的許多成員移民,其中包括庫茲古克的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
今天只剩下很少的非穆斯林人了,大量的向外移民,使很多房子空置,剛好為來自安納托利亞的移民提供了廉價住房,改變了這個伊斯坦布爾社區的種族構成。
庫茲古克的新居民大多來自黑海地區。到20世紀末,在這個地區,80%的居民都來自於黑海特拉布宗,裏澤的移民。聽説這裏原來有一個警察局,因為犯罪率低,最後也撤出了。
電影,電視劇的主要外景拍攝地這條街道就是一個自然的電影外景地,不需要人為再去佈景,每天都吸引着很多攝影師到此取景。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電影製作人開始到此拍攝,熱門電視喜劇《佩裏漢·阿巴拉》就在這裏拍攝,從此庫茲古克名聲大震,之後這裏成了很受電視劇和商業廣告歡迎的地方。
我們走到街道中段,真的就見到了一個美女模特,造型師,攝影師忙前忙後,為模特調整角度和光線。
模特是一名黑人,搔首弄姿,擺着各種pose,在背景建築的襯托下,蠻有韻味的。
到伊斯坦布爾旅遊,如果你也想找這種充滿浪漫情調的街道,不妨來庫茲古克看看,這裏有美麗的街道,温馨的酒吧,也有迷人的貓星人,也許能拍出屬於你自己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