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鎮,坐落在虎林縣城東66公里的烏蘇里江畔,一個被森林、濕地和江水圍裹着的邊境小鎮。
太陽照到江面上,波光粼粼。走在江堤的林蔭道上,很是愜意。
江堤之下,小商販打起一排遮陽傘,烏蘇里江盛產的白魚、黑魚、胖頭、鰲花、鱤條、鯰魚、板黃魚等,都被製成魚坯子在這裏叫賣。
虎頭鎮有兩大特點,一個是地多,一個是水多。當地農村有兩大職業,一個是農民,一個是漁民。
在江邊擺攤的謝大娘就是虎頭鎮的農民,家裏有70畝地和兩塊兒水面,老伴兒當農民,兒子當漁民,她做小商販。
家裏的70畝地,30畝種玉米,40畝種水田,一年忙活下來收入五六萬元不成問題。承包的兩塊兒烏蘇里江水面,一年能掙個十來萬。閒不住的謝大娘,就在鎮裏江邊擺個小攤兒,賣些魚坯子、小吃和飲料。
每天早晨,謝大娘都早早起來,先炒好幾十斤江螺,裝到桶裏。老伴兒幫着她把魚坯子、飲料和遮陽傘、摺疊凳等裝到電動車上。謝大娘自己開着小車來到江邊,同樣在這裏擺攤的侄子幫着支起遮陽傘,擺好攤位,一天的工作就算開始了。
謝大娘炒的江螺微辣鮮美,5元一杯,價格不高量不少,是遊人最喜歡的小吃,好的時候一桶炒江螺早早就賣光。她賣的魚坯子,是兒子從承包的水面上打上來的。每天,兒子到江上起網,新鮮的魚一上岸就被商販買走了。偶爾有剩下的,就帶回家。謝大娘把魚剖開洗淨,放到盆裏一層層撒上鹽,醃製成魚坯子,曬乾後拿到江邊去賣。因為價格相對便宜些,所以很受遊客歡迎,有時候一天100多斤不夠賣。
做買賣也上癮,眨眼間十多年過去,謝大娘已經65歲了,“剛開始的時候,政府不讓擺攤,管理人員把我們攆得東跑西顛的。這幾年好了,來這裏旅遊的人越來越多,鎮裏也不再趕我們走,啥費用也不用交,挺好的。”
謝大娘説,因為疫情影響,這一陣子游人才稍微多了些,期待“十一”她的小攤兒能火起來。
眼看已是正午,謝大娘的老伴兒就要送飯來了。我們也匆匆回到駐地吃飯,準備趕往下一個採訪地。
【來源:黑龍江日報資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